近日,以存在“安全风险”为由,正式敲定禁止销售或进口中国和俄罗斯的部分联网汽车软件和硬件的新管理规则。该禁令不仅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车辆通信系统(VCS)硬件和软件以及自动驾驶系统(ADS)软件,同时还包含“与中国和俄罗斯有充分联系”的制造商在美销售的相关新型联网汽车,即使是在美国境内制造的车辆也将无法销售。
不过,该禁令在一些小细节上显然有“耍滑头”的嫌疑,其中软件的禁令以及针对汽车制造商的相关将从2027年的车型开始生效,硬件禁令则从2030年的车型开始生效。此外,对于重量超过10,000磅的车辆将得到豁免,这意味着比亚迪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组装电动巴士将不受影响。可以看出,美国表面上展现出强硬的姿态,但实际操作却显得底气不足,生怕被自己的禁令“卡脖子”。
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的各个产业步步紧逼,汽车产业毫不例外也被盯上。随着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同时正逐步往海外拓展的势头,美国自然也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虽说美国也有一些智能新能源汽车企业,但目前只有特斯拉最为强势。
根据海外调查机构Motor Intelligence公布的数据,2024年美国共售出超过32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30万辆,在纯电动车市场前五大制造商当中,光是特斯拉就占据了49%的市场份额。其它美国传统汽车企业试图转型,但进度相对缓慢,难以形成竞争力。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美国试图通过这些禁令进行所谓的“自我保护”,以实现制造业回流的目标。然而,这种强硬的政策却误伤友军,就连特斯拉这样的美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巨头也未能幸免。
目前,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车型虽然并未返销到美国,但却能在满足中国市场巨大需求的前提下,出口到亚太地区及欧洲多个国家,如今就连美国的邻居加拿大,也在销售中国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车型,如今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从内外饰、车身、底盘、电驱电控系统、电池及热管理、智能交互等各个领域,均大量采用中国的供应链。也正得益于深度本土化的模式,中国生产的特斯拉车型展现出特别明显的成本优势。马斯克曾经透露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是质量最好的,同时成本也是最低、麻烦也少。
如今美国的新禁令出台,意味着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车型,必须得在美国本土生产,就连相关的供应链都不能采用中国企业的产品。如此一来,美国销售的特斯拉产品无法展现出成本优势,即使对于现在不差钱的特斯拉而言能够耗得起,最终对营收或多或少还是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至于目前在美国正寻求转型的传统汽车企业,完全脱离中国制造的供应链,短期内将难以找到更具成本优势的替代产品。即使当前着力发展这些替代产业,哪怕一切顺风顺水,最终形成足以与中国抗衡的产业规模,到时候恐怕已经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期。更何况近些年来,那些传统汽车工业国如今的发展已经不再那么顺利,光是来自环保的因素就已经造成巨大的阻力,更别说技术创新、经济等其它因素。
而中国生产的特斯拉车型,还有另一大优势,就是产能优势。在上海超级工厂建立之前,特斯拉曾为产能不足的问题所困扰。当时Model 3在全球订单相当火爆,但特斯拉在美国的生产效率没能跟上交付速度,定下的5000辆周产量目标也未能达成,马斯克“打地铺”“工厂内搭帐篷”的名场面也因此出现。
交付跟不上的问题,也一度受到投资者的质疑,甚至导致现金流告急。2018年年中,华尔街甚至曾悲观地预测,如果特斯拉在18个月内无法获得大约80亿美元的资金来为补齐营业亏损,很可能撑不过1年。然而这一切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推出以后,迅速得到逆转,2019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净利润为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因此上海超级工厂对特斯拉而言至关重要,此前马斯克曾表示:“没有中国的支持,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如今,特斯拉德国柏林也建起超级工厂,然而德国虽然是传统汽车工业具有突出地位的国家,在2024年却因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数次停产,造成不小的损失。而当前推进当中的特斯拉印度工厂项目,未来前景也不容乐观,要知道外资企业在印度往往会遇到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由此更能看出,中国对特斯拉起到的重要性难以被替代。
汽车网评:美国想要实现制造业回流的目标,通过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政策,显然无法达到最终目的,一边急于解决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一边却将贸易的大门关上,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显然无法改变当前的局面,闭门造车,往往会错过发展转型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