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到过最有远见的城市规划方案设计是什么样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5:3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1:17

奥地利维也纳总和各种“美好”联系在一起。音乐、美食、艺术,还有辉煌的历史。2013年全球宜居城市评比(global livability ranking),维也纳排名第二。在连续六届由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组织的该项排名中,维也纳稳居前三,其中两年荣膺第一名。这个城市没有豪华新颖的标志性建筑、壮观的市政广场、超级高楼,却有四通八达的地铁和地面公交系统、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城的步行网络和城市空间,以及详尽而丰富的建筑和规划法规。

  相对于那种通过大规模的拆除和新建、急剧改变城市面貌的规划而言,维也纳的这类规划往往是“看不见”的。它更关注城市与市民生活的联系;关注城市活力的激发与可持续,关注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衔接与共生。

  谁在使用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这个词,关键在“公共”而非“空间”。是谁使用城市空间,如何使用?这是城市空间的本质需求。以此来看,可以理解为什么包括罗马的波波洛广场、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和巴黎的凯旋门广场在内的很多著名广场,尽管设计得美轮美奂,却因活力不足,并未成为“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而沦落为“服务游客的城市空间”—中国很多重金打造的城市空间也有同样命运。而那些“美好”的城市空间,如意大利锡耶纳的坎波广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和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广场,其基本特征是,和市民日常生活相联系。周边城区充满商业、文化、宗教和教育等各种城市功能,尤其重要的是,有足够居民区存在,以保证城市空间的日常使用和活力的可持续性。

  维也纳的很多城市空间,是很“公共”的。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游客,但更多的是维也纳本地市民,他们往往居住在附近城区。城市空间是他们聚会、休闲、购物的场所,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由“指环路”(Ring strasse)环绕的“一区”里,经由漫长的中世纪形成的、有机的城市街道,和密集分布的、大大小小的广场一起,形成了一张网络,覆盖着市民生活区域,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张网络不仅包括凯恩特纳大街、斯蒂芬大教堂广场、鼠疫纪念碑广场、炭火市场广场和米切尔广场这样著名的城市空间,更包含了无数不那么有名的广场和街道。大部分街区尺度很小,住宅和办公都紧邻街道和广场,底层和二层就是商业和各种服务设施。咖啡店都有自己的铁杆顾客,往往是自家楼上或隔壁街区的居民,这些人每天来买一杯咖啡,点一块蛋糕,打开报纸,一坐就是一下午。漂亮的水果摊、烟草店、书店、裁缝店更是附近居民喜欢光顾的地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1:17

1. 中国北京 北京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

2、美国华盛顿(Washington D.C.)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林肯纪念堂和倒影池,次轴线南端正对白宫处建成杰弗逊纪念堂,林荫道两侧建造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建筑。在空间设计上,除方尖塔是制高点外,国会大厦高45米,为整个华盛顿市建筑高度定下了基调,所有建筑高度均不许超过它,在建筑风貌上采用古典柱式。由于有大片绿地、水面,因此整个空间布局开放、舒展、活泼,体现了城市的性质和主题。华盛顿的城市布局与北京严肃、封闭的城市布局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两座城市规划设计的共同点是城市布局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3、 法国巴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规划统一建成。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人民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豪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规划成功之处有3点:(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

4、巴西巴西利亚,位于海拔1200米的两河交汇之处。1956年*决定迁都,并选定这个地点。1957年进行国际竞赛,巴西建筑师科斯塔(Lucio Costa)的规划中奖。他的规划设计思想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雅典宪章的理论原则,但也追求一定的主题,这就是他强调的巴西利亚是一个首都,“规划是有意地追求尊严和高雅”。整个规划构思是“模拟人体(Analogy)躯干”,并以此作为主轴,在这一主轴上布置*机构建筑群,其中心则是著名的“三权广场”;另一轴线上主要布置了城市居住区,呈弧形两翼,两条轴线交叉点是作为心脏的4层大平台,这里是全城重要交通枢纽和公共中心。巴西利亚的平面象一架喷气式飞机。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上充分体现人车分离和高速化。城市环境和大片绿化、水面都体现出勒·柯布西耶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城市设计思想。巴西利亚的主要建筑是由著名巴西建筑师尼玛雅(Oscar Niemeyer)设计的。他的设计富于现代化雕塑感,使这座新城展现出崭新的面貌。对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褒贬不同。赞扬者认为“巴西利亚是意志坚强的行动,城市规划在这里得到了最高的意义”。贬者则认为它“做作、封闭、追求形式”,有的提出,这一规划缺乏历史和传统,缺少应有的丰富多彩和吸引人的魅力。它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由勒·柯布西耶规划设计的昌迪加城一样,既是60年代城市设计思潮的重要代表,也是引起争论的两座名城。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