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6:1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4:22
感统训练就是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环境,给孩子带来丰富的感觉刺激,促进孩子的“感觉-动作”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家里的一些物品,给孩子做感统训练。
一、钻钻乐
把家里的椅子和饭桌排成一排,让孩子从椅子下、饭桌下爬过去,可以多循环几次。也可以利用沙发,和孩子一起玩躲迷藏,或者让孩子爬,自己在后面追等方法。孩子在爬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下小路障,如鞋盒等东西。爬行游戏可以促进孩子触觉发展,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
二、跳跃
可以让孩子在床上、沙发上向上跳跃,也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孩子向前跳跃,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从沙发上跳上跳下。弹跳的游戏对于孩子的肢体力量、协调性以及平衡感的发展都有好处。
三、投球
家长可以准备一些旧报纸,和孩子一起揉成球(锻炼孩子手指灵活度),很多在适当的距离放盆或者筐,让孩子将纸球透镜容器。可以进行比赛,看谁投的多,也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此游戏能够很好的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
四、分拣豆子
将各种各样的豆子放在一起,让孩子把混合的豆子分拣开来,也可以用纽扣之类的。之后可以让孩子用筷子夹豆子。能够训练孩子的视觉注意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
这些游戏都可以在家中进行,但是还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注意孩子的安全了;其次,大家都发现,家长的参与很重要,亲子要有良好的互动,家长应该注意引导,多一份耐心;最后就是效果,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游戏以及游戏难度,要有趣味性,更要坚持,这样才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5:40
感统,全称为感觉统合, 是视觉、听觉、嗅味觉、触觉、前听觉、平衡感、本体感这些感觉信息输入组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的反应。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感统失调虽然不是病,但是如果某个阶段被遗漏或是过于迟缓,身体和大脑的发展出现了不协调,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一些训练来帮助它更好的发展。
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岁)
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儿童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
(1)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儿童手中。
(2)家长把球伸向儿童,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3)当儿童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儿童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儿童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推“趣怪球”至 1米外的指14. 定地方(2-3岁)
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
训练要求:儿童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时要有另一*协助儿童的动作。
难度设置:在一定范围内接球;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点。
帮助给予:尽量让儿童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如果儿童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
3、扔球 3米远(3-4岁)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
帮助给予:
(1)开始时如果儿童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
(2)给儿童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
(3)为鼓励儿童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
4、做5次前滚翻(4-5岁)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儿童模仿*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
(1)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
(2)要求儿童连续做5次,并要求儿童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
(1)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儿童尝试。
(2)尽量让儿童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儿童的安全问题。
5、用力拉着绳子时,仍能拉动绳子(5-6岁)
训练目的:增进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进全身肌肉的发展。
训练要求:*用力拉绳子的一端,儿童在另外一端能拉动绳子。
难度设置:
(1)*开始时只稍微用力拉着绳子,让儿童容易拉动绳子。
(2)*用力地拉着绳子,鼓励儿童用力拉动绳子。
帮助给予:
(1)可在地板上两人之间画一横线,儿童把*拉过横线就得奖。
(2)及时鼓励和表扬儿童的尝试和成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7:15
第一、孩子喜欢做的项目作为强化物。 感统训练也要贯穿ABA行为训练法,比如让孩子做5次滑板,就奖励他玩几分钟他最喜欢的蹦床,蹦几下又滑板几下,化整为零,只要滑板的 总数达到效果是一样的。第二、交叉进行。 要孩子一口气反复做完某个项目,孩子会觉得单调泛味,会抗拒配合,而每项运动交叉进行则丰富多彩,适合孩子的特点。比如,滑板几分钟,攀爬几分钟,蹦床几分钟,跳羊角球几钟……只要整节课都处于运动中,就可以达到要求的效果。第三、营造快乐的气氛。 孩子要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做感统才有效果;孩子的配合,听指令和社交障碍才能得到改善,特别是在快乐中孩子的语言更易得到发展,因此家长要像做单训一样在旁边不断地鼓励,奖赏孩子。比如,孩子滑板、跳蹦床或羊角球时,要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跳得高,跳得快……”滑板时,在旁边也喊“小鸟撞飞飞飞……”“加油,加油,真棒!”第四、营造竞争的气氛。 孤独症孩子没有竞争意识,自行其事,因此,要找几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竞争,家长们在旁边加油,呐喊,助威。第四、变换环境。 室内、室外交叉进行,孩子才有新鲜感。比如上午在感统室内做,下午在榕树下面做投篮、骑车,来回持物跑、跳格子、走平衡木、抛球、滚球、踢球、滑滑梯、玩转盘、蘑菇车、提物走直线,晚上去散步、跑步,走健康路、去福利院儿童楼前面滑梯等。第五、形式要多样。 有些家长误以为做感统就是感统室里面用哪能点器材,做那几样项目,如果光光做感统室内那几个单调的项目,是达不到训练效果的。家长要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变换不同的形式。其它形式的感统有: 1、 公园里的荡秋千、独木桥、跷跷板、转盘、滑梯、滚草地、翻跟斗等,场地开阔,造型新颖。 2、 游乐场的充气淘气堡、碰碰车、电动火车、飞船、摇马等。 3、 各类社区健身器材 4、 赤脚走草地、赤脚走石头铺的健康路。 5、 走商场的电梯,观光电梯等。手脚爬 手膝爬 匐爬 6、 爬 倒退爬 趴着四肢游泳状单脚跳 前跳后跳 7、跳 双脚跳 跳障碍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9:06
视觉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短暂,特别是目光对视有困难,追视能力弱等,我们在训练中进行:(1)看固定物品,如玩具、图片、实物等。
(2)看移动物品,如滚动的球、飞行中的彩蝶、移动的灯光等。
(3)看复杂图案,从图中寻找指定物,从图中找相同与不同之处等。
(4)目光对视,双手挟着孩子的头,亲切地叫他的名字,深情地看他,拿出他喜欢的物品给他看时,马上拿开物品改为目光追着孩子看等。
听觉的训练
(1)听喜欢的歌,声音。
(2)听简单的声音。
(3)听简单的指令。
(4)听、找移动的声源。
(5)模仿声音,如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小动物叫声等。
味觉的训练
采用味觉瓶,让学生品尝各种味道。
(1)辨别单纯味道,如酸、甜、苦、辣、咸的调味品。
(2)辨别两种以上味道。品尝锅巴、鱼片、炒菜、拌菜等。
嗅觉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对嗅觉常常反应比较迟钝,我们在训练中,用嗅觉瓶来练习,如嗅一嗅香油、酱油、醋和酒等。当烹煮鱼、肉时,也提示他们嗅一嗅什么味道等等。
触觉的训练
利用身体和手与外界物体的接触,使儿童去感觉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变化。
(1)手的触摸,分辨物体的大小、多少、形状、软硬、干湿、轻重、粗糙与光滑等。
(2)肢体的接触,通过对人体的抓、拍、 打、掐、捏、挤、压、刷、绑及按摩等方法,使孤独症儿童在身体接触中体会痛,痒和舒服等感觉。
口部活动的训练
口部活动的训练是语言训练的一部分,使没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学会发音、说话。我校由曹静老师为主编,创编了语言训练操,对儿童的口部训练有明显的帮助,并深受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语言训练操共分五个部分:
(1)口部运动,有噘起嘴、咧开嘴、鼓起腮和咂咂唇四节。
(2)舌部运动,有伸收舌、*嘴唇、*嘴角、弹响舌、*绕唇和顶两腮六节。
(3)下颌运动有四节,张口闭口、左右移动、前后移动和上下扣齿。
(4)发音儿歌,根据发音时舌的位置编写了一首儿歌,儿歌中涉及了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及卷舌音等。
(5)口部按摩有六节,抹口轮、捏下颜、擦下巴、弹颧腮、揉面颊和轻拍面部。
在口部训练时,除了语言训练操外,我们还常常带孩子们一起吹泡泡、吹蜡烛、吹毛毛、吹飘带、用吸管喝水、伸舌*口边的糖汁等方法。
肢体活动的训练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肢体活动能力的训练,就是大家常说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能力的训练。在我们开展的感觉运动训练中,是指运动觉的训练,它在训练中占主要部分。
(1)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包括:拿、放、捡、穿、插、捏、拧、摆、写、画、撕、拔及使用剪刀、锤子、启子等简单工具的使用。
(2)上肢力量及协调的训练有:抱、拍、打、投、接、传、抛、推、拉、拽、扛等能力。
(3)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的训练有:站立、行走、跳跃、跑步、跳打物品、上下楼梯等。
(4)全身运动能力的训练有:爬、钻、翻滚、身体移动、攀高、摇荡、旋转、滑动、球浴、沙浴、水浴等1、视觉的训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1:14
感统训练中的游戏需要贯穿到和孩子所有互动的始终,要以调动孩子的意愿和积极性为前提,以下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情节趣味化
做前庭训练时,有一个从滑板上冲下去的训练,目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趴在地上低角度的从前往后的前庭觉刺激。
在训练时,我们如果遇到孩子不配合,我们可以坐到滑板上或者爬到滑板上拿个绳拉着孩子出去玩。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赋予该行为一定的意义。例如,家长可以把滑板成为雪橇,让孩子扮演圣诞老人,家长扮演麋鹿。
在其他的训练中,也应当加入趣味化的情节,让孩子减少对未知项目的恐惧。
2语言游戏化
我们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尽量不要总是和孩子说:“跟我做”、“别这样”类似的命令性语言,保持语言的游戏化有助于孩子接受互动的过程。
比如让孩子夹住球时,我们可以说:“我们一起把这个球送到奶奶家,比一比谁先送到好不好?”
整个训练过程中,家长需要通过语言给孩子塑造出一个场景,让感统训练变成一个假想游戏,如果你能把这点做好的话,孩子和你的互动将会越来越自如。
3器材形象化
仍然是以上的例子,家长可以把那个滑板变成雪橇,家长变成驯鹿,也可以或者你变成一个拉车的战马,孩子是一个士兵或者将军。
不论你用哪种形象,要把孩子现有的一些训练的器材变成孩子游戏的道具,把这一点做好,孩子一般不会不配合你做训练。
4动作儿歌化
动作儿歌化最常用的地方在孩子的本体觉感统训练上。
本体觉差的孩子往往有家长口中“站没站样、坐没坐样”的表现,你要拉着孩子去做训练,他往往都半蹲半跪很不配合。
这时,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在和孩子做这些项目时可以做一些跳舞、亲子操等等,让动作整体变得有趣,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到你身上,和孩子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