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6:5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5-17 11:28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语言交流是幼儿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范文示例: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一:

反义词

一、活动目标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发展幼儿思维敏捷性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3、学会正确运用反义词

二、活动准备

1、实物:娃娃,书,糖,药

2、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1、通过实物引导幼儿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1)出示宝贝盒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宝贝盒,里面住着很多对好朋友,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摸宝贝。

(2)请幼儿观察比较老师和小助手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高矮,长短。

师:像高矮,长短这样意思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教师与幼儿以摸宝贝的方式,利用实物,各种器官。

2、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如娃娃,引导幼儿说出大小

如书,引导幼儿说出厚薄

如听拍手速度,引导幼儿说出快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什么反义词。

4、利用幻灯片图片,玩游戏“找相反好朋友”。并让幼儿用反义词正确表达

5、师幼互动游戏“和我说的做的不一样”,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6、带小朋友出去找反义词。

师:总结:小朋友们,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我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义词,那现在老师带你们出去找反义词,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反义词最多。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二:

运南瓜

一、活动目标

1、不怕困难,有客服困难的勇气。

2、学习续编故事。

3、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运南瓜》的图片一幅。

2、磁带、录音机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小兔在干什么?(学习词语:茂盛、发愁)谁来了,它们在说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图

提问:画面上有谁?它们在说什么?小白兔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交代任务:这两幅图说的是小白兔和南瓜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我们知道了,小白兔的大南瓜该怎样运回家呢?请你们仔细想一想,把这个故事的结尾部分画出来。

4、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作为第三幅图。(要求画出的小兔运南瓜的形象是笑咪咪、甜滋滋的,小兔走路的姿势是欢快的。)画好后独自练习讲述。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了解幼儿构思。

5、选择画面清晰、情节设计比较合理新奇的作品让作画人向全体幼儿讲述。

6、启发幼儿给故事取名字。

7、教师完整讲述《运南瓜》的故事。

8、引导幼儿讨论:从小白兔运南瓜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延伸活动幼儿回家后可将《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三:

绝句

活动内容:古诗《绝句》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二、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三、活动过程:

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四、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助大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08:36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猜猜中了解蓝狐狸长长名字的由来,感受故事的有趣。
  2、借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义,并对名字的由来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动物的名字符号卡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活动过程】
  一、由蓝狐狸引出故事
  1)师:瞧!这是谁?这只狐狸长得很特别哦!
  2)小结:长着一身蓝蓝的毛就是这只狐狸特别的地方,所以狐狸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狐狸”。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
  1、教师讲故事——蓝狐狸遇见波波蛙和红叶鼠。
  1)教师边讲故事边在操作板上出现符号“波波+蓝狐狸”、“红叶+波波+蓝狐狸”。
  2)师: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叫什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教师继续讲故事——蓝狐狸遇见绿草蛇。
  1)师:瞧,这次蓝狐狸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猜一猜,小蛇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幼儿回答,并听小蛇说话的录音)
  2)现在蓝狐狸的名字长了吗?
  3、幼儿为蓝狐狸添名字。
  1)师:蓝狐狸后来还碰到了许多动物,瞧!它先遇到了谁,再遇到谁,最后遇到谁?
  2)师:这些动物也都有好听的名字,我们来猜一猜。
  3)幼儿商量,帮蓝狐狸添名字。
  4、教师继续讲故事——结尾。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
  
  三、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评价:
  1、教师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情景性——始终在有趣而连贯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动一气呵成,前后呼应。让孩子们和听课老师在自然的情景中学有所得。
  2、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来自于生活的活动是幼儿所喜欢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运用到活动中去。
  评价
  1.活动能从幼儿喜欢的图书着手,选择的内容是每个幼儿都有经验的,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共鸣。
  2.能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名字的由来,尤其是图文夹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3.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与良好的师生互动使得每个幼儿能大胆想象,敢于表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关注。
  
  思考
  在“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提要求时“还”的顺序没有强调,因此幼儿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动前教师能否明确要求,二是在很长很长名字形成过程中将“+”改成箭头的图示,由下至上形成叠加,在“还”的时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正向与逆向的名字还法。
  
  有效性体现——
  1、充满了情趣性,让孩子在浓浓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蓝狐狸名字不断变长的过程与趣味性。
  2、通过教具的有效使用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同样都得到了展现。
  3、在孩子学习、理解和思维的过程,让教学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体现。
  再思考——
  教学目标中知道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进一步探索只在教学活动最后
  一个环节提及,整个教学的中心体现在加名字和还名字的过程,是否可以进行目标的修改,使其更为适切。
  目标中让幼儿“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有探索兴趣”,但在活动中名字环节的导入有一些牵强。由于时间的*,“名字”一环节的文章没有做透,有意有未尽的遗憾。
  2、教师注重活动环节的精致性。
  3、教师注重幼儿学习的层次性——两节活动教师注重教学的层层推进,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达到活动预期目标。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