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0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4:48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礼仪之邦,由古至今,传承了千百年。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学礼知礼,乃立身之根本。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展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古人自西周以来十分注重礼仪。《左传》中说:“礼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可见古人上至君臣,下至布衣,都十分注重礼仪。如“黄香温席”、“王祥卧冰”、“程门立雪”、“孔融让梨”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礼仪故事。
首先,谈话是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稳。公共场所不要放声大笑或高声喊人。吃东西时不要一边吃一边说话。平时说话时,手势不要过多。平常多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扰了”、“再见”等。一天,在肯德基店里,当大家都在安静地用餐时,两位女少年在店里突然一边吃一边大声喧嚣嬉笑,引得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她们身上,她们的表现给人的感觉就太轻佻了。由此可见,谈话在礼仪中占着重要的位置。
其次,举止需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蔼然可亲。一个人的举止能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站立时不要歪靠在一旁,坐时腿不揺、脚不跷,坐在沙发上不要摆出懒散的样子,走路时脚步要轻,遇事可以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自古就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当别人给予我们东西时,我们应心存感谢,恭恭敬敬地用双手去接。
再之,仪表是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穿着打扮要考虑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微笑则是一门高深的体态艺术,它表达尊重、亲切,友善,快乐,架起友谊的桥梁,见面或交谈中使人更容易靠近他。“微笑不用花钱,却永远价值连城”。
古今而言,那些谦虚有礼、德行高尚之人,除了受人尊敬外,在他遇到困难时常能逢凶化吉。这是因为他以礼待人,
不是客套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尊敬。为自己种下善果,别人会出手相援。那些“无礼无德”之人,除了会遭他人排斥外,就算有一时的人生辉煌,也终将作茧自缚,难成大器。“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治国必先齐家,孝顺父母的人才能委以重任。
礼仪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一个人有礼仪就可以被重用,就能成大事,就能受人尊敬,就能成为别人的榜样。在现实社会中:你是否有礼仪,就反映了你是否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生活中,学习中,等等只要你注意好礼仪,你会收到别人的另眼相待的,你会收获不同的东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4:48
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现代社会中,“文明”二字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与文明交谈,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可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而且做文明的学生不是轻而易举的,这需要大家确定目标:用我们的口,礼貌地问,好打招呼,管住我们的口,不吵闹,不随地吐痰;用我们的手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用我们轻轻的脚步,营造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
我们常常在做一个学生中有文明的时候,也有不文明的时候,如果我们一个个同学都是这样的话,那,不是乱套了吗?所以,我们都要做一个文明学生,我们要怎么样来做好文明学生呢?
我们要尊敬老师,看见老师不能走另一条道路,看见老师要打招呼,不能顶撞老师,我们不能破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也就是要爱护公共财物,学校花坛里的花儿开了很美丽,有的女同学去摘放在头上好看,也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保护好花草树木,因为它们能净化空气,让我们能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下学习。
不能出口成脏,讲话不要讲脏话,不要随便骂人,就拿今天来讲,我们班有一个男同学,今天中午吃饭时不知谁在课桌上吃饭撒了几粒饭放在他课桌上,他一进教室从在课桌上就骂起来:“这是哪个畜牲把饭撒在我的桌上,快点来扫去。”正好,有一个端饭的同学走了进来说:“这饭不是别人撒的,是你自己在分饭的时候不小心丢在上面的,怎么现在怪起别人来了。”同学们,这就是不文明的行为。
不能随地吐痰,有人会说难道不吐痰了吗?不是的,痰有很多细菌,会把细菌带到别人身上,我有一个好办法,不过这个办法是我们左老师告诉我的,我们每天都带点卫生纸来,把痰吐在卫生纸上,然后扔到垃圾筒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