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2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15:17
有些东魁杨梅的成年结果树本来单株结果100~200千克都不成问题。有些是栽植后3~4年生的幼树。这些幼树,树冠扁圆,枝叶茁壮,长势喜人。可是这些树,突然出现少数枝序上有少量的黄叶,继而整枝大的枝序上从少量的黄叶到全枝序都黄叶,又是大量落叶,又是小的枝梢枯萎,到大的枝梢或整枝枝序枯萎,直至全树枯死。这种现象,除浙江台州市所辖的县(市、区)有反映外,国内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亦有来人、来信、来电反映这种落叶枯枝的症状。有的果农为了让我们看得清楚,特地带着实物、照片、录像片找来,都是说的以上叙述的情况。有的还说:“这是东魁杨梅的什么病?是不是像人体上难治的癌病?”有的也说:“我用了好多种农药,已是2~3年连续治,都是治不了的绝症,多么惋惜!”由于反映的果农太多,我们于是边观察,边实践,已经得出了初步的效果(请看照片)。现在介绍给大家,请各地参照我们提出的要求,继续观察试验。
我们认为,这种东魁杨梅的大量枯枝落叶,是严重缺硼症的表现。
根据陈健、管其宽编著的《杨梅丰产栽培技术》(金盾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介绍的杨梅缺硼时表现:“杨梅树顶端生长受阻而枯死,叶片增厚变脆,茎和叶柄表面增厚,并木栓化,花药萎缩,花粉异常,果实发僵,果肉干瘪,淡而无味,重者树的顶部生长受抑制,树冠呈现秃顶状态。南方杨梅树常发生枯梢病,这就是缺硼所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国内其他书籍只介绍杨梅缺硼时出现小叶病,新梢丛生成簇,花芽发育不良,果实僵硬等症状。现在根据我们多年观察,将东魁杨梅各部位的缺硼表现分述如下:
树冠。多数是半株或若干枝序发病;也有树冠顶部发病,而四周的枝序生长仍然正常。
芽。其中:
a.叶芽。同一枝上的叶芽发育很不正常,有的叶腋中的叶芽不会发育,所以不能萌发新梢;有的叶腋上数芽同萌,故形成簇状丛生的新梢。枝梢顶端的生长点萎缩或死亡。
b.花芽。丛状枝上很少形成或不形成花芽,即使形成的花芽,也发育不良,瘦小,不易开花或推迟开花。
花。花色暗淡,柱头萎缩,落花、落果严重,基本上不结果。
果实。果小,且汁少,肉柱尖硬,成熟推迟,品质很差,鲜食困难。
叶片。叶狭小,故被称为“小叶病”。但有多种表现,如:
a.叶色暗,无光泽,叶肉增厚,质脆硬。
b.叶片黄化,在*叶片上间或有紫红色或红褐色的晕斑。这些斑,不同于褐斑病的病斑。前者周围无圈线,斑中间无灰褐色病区与黑色小点;而后者有圈线、病区与小点。
c.病叶叶脉肿胀凸起,叶背异常平滑。
d.叶呈棕褐色,并且大量脱落。也有幼树或大树上的部分枝序,叶呈紫蓝色或紫褐色。这种叶色,群众称为“猪肝色”,也称“猪肝叶”,是缺硼相当严重的结果,也是枝序枯萎之前大量落叶的表现。
枝梢。因为枝梢生长点萎缩或枯死,所以萌发簇状丛生的新梢。枝梢萌发很不正常,春季不能萌梢或萌梢时期较正常树要推迟10天左右。新梢短又细弱,新梢上部的节间更短缩,新梢的顶芽往往萎缩,很快就停止生长。接着又大量的侧芽发生,形成更多丛簇状的细梢和枯顶现象。新梢上的叶片永不转绿,继而很快落叶。多年生枝序上先是呈现黄叶或棕褐色叶片以后,出现大量落叶。落叶后的枝序,先是枝梢枯萎,接着就是枝序先端枯萎,逐渐向枝序后端推移,并在枝序上出现局部的灰白色或黑灰色的丝状物,被人称为“梢枯病”或“小叶病”病害。这种丝状物,不要误认为“枝腐病”的菌丝;而是因缺硼引起枝序枯萎后,再由*菌寄生才形成菌丝体。这种*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要待枝序衰弱或枯萎后才暴发出来,它与枝腐病的病菌[真菌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腐皮壳菌Valsa coronata(Hoffm)Fr.]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其表面现象,要分析其根本原因。绝对不能只治“标”,要治其“本”,才能解决东魁杨梅枯枝落叶的根本原因。
根系。根系萎缩,出现大量的死根烂根。新根发生少,细弱。留存的老根质地变脆,易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15:18
那缺硼要用什么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