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讨论:货拉拉案是刑法案例分析还是刑事案例分析?裁判的疑难点或本案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2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16

我也是昨天晚上大概看了案件经过。

第一,是刑法案例分析还是刑事案例分析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一个案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并能够做到认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一个案件。
第二,裁判的疑难点或者本案的分析。
我认为有以下疑难点:第一,货拉拉司机改变原行车路线的意图;第二,司机与被害人在驾驶室内发生的事实;第三,司机对于被害人跳车事件的主观态度。
首先,货拉拉司机临时改变行车路线是因为想节省时间,已经接到另一单生意,最后被侦查机关的侦查实验证实其供述的真实性;
第二,除了该司机没有任何人知道当事人双方在驾驶室发生了什么,此时,侦查机关和控诉机关以及*会轻口供重证据来进行研判;
第三,这是本案的最大疑难点。一是如果认定司机发现被害人跳车持放任的态度,则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二如果认定司机不愿意发生危害后果,且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仍然没有阻却危害后果出现,那么,可能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四,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
缓刑的适用条件:
  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zhuan子确有悔改,*认为暂不shu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也就是说,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么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在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人民*作出决定,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需要根据个案情况考量,因此很难统一标准。
因此,本案还有可能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的可能。
谢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