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8:09
根本就没有那些东西,不要把一些动画片的胡扯太当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8:09
木鸢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木鸢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木鸢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令木鸢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传说中第一个风筝为“鲁班”制作,称之为“木鸢”,《渚宫旧事》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
而以《吕氏春秋·爱类》记载“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说明鲁班当时造的是“高云梯”而不是木鸢。
《韩非子》记载中木鸢的发明者不是鲁班而是墨子墨翟。墨翟,为春秋战国时的哲人,诸子百家中墨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外储说》记载墨翟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空”。墨子在鲁山,“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意思是说墨子曾就研究试制了三年,以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将其放飞并使其成功飞起,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木鸢”(或“木鹞”)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另《康熙字典》中释义的木鸢发明者也是“墨翟”。而《墨子》中记载鲁班发明的“木鹊”比墨子的“木鸢”更加精巧:“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才开始出现纸做的风筝,称为“纸鸢”。
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书有“三日不解,临名士且为悦食”之言,取得了成功。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独异志》卷中,原文:“梁武帝大清三年,侯景反,围台城,远近不通。简文与太子大器为计,缚鸢飞空,告急于外。侯景谋臣谓景曰:‘此必厌胜术,不然即事达人。’令左右射之。及堕,皆化为禽鸟飞去,不知所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墨子 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唐 孙广 《啸旨·古木鸢》:“古木鸢,古之善啸者闻而写之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鸢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
《新唐书》列传第135藩镇魏博:“悦自将兵数万继进,又使朝光攻临洺将张伾。伾固守,食且尽,……有诏河东马燧、河阳李芃与昭义军救伾。三节度次狗、明二山间,未进。伾急,以纸为风鸢,高百余丈,过悦营上,悦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燧营噪迎之,得书言‘三日不解,临洺士且为悦食。’……”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起源于中国,着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有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 外储说》载: 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空……」。墨子在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上。
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
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厉,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
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志,动物,蝴蝶,飞鸟等,琳琅种种。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来造,有人出设计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令风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而上。
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蔚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码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多人来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