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A7M的变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00:30

1942年7月6日,日本海军提出了对新战斗机——“17试”舰战的性能要求,即在6,000m高空的最大速度必须达到610km/h,而机动性能至少要和A6M3“零”战32型相等。
1942年9月,日本海军坚持新机型必须设计安装出力较小的中岛NK9K“誉”22星型发动机。由于相关研发费用均由海军承担,掘越二郎不得不勉强同意了这一要求。
首架原型机被确定编号为A7M1。由于必须优先考虑A6M和J2M的后期型号的生产,因此在三菱重工进行的A7M1的制造进程相对比较缓慢。中岛NK9K“誉”22星型发动机在起飞时功率为2,000马力,在6,700m高空功率为1,570马力。武器是安装在机翼中的2挺13.2mm机*和2门20mm机炮。还有诸如自封闭式油箱、装甲座舱以及防弹风挡等革新设计均被运用。为了追求更好的机动性能,新机型上还安装了类似于川西N1K1-J“紫电”(盟军代号为“George”)的空战襟翼。A7M1比A6M5“零”战52型大得多也重得多,翼展14m,机翼面积30.84m2,满载荷重量达到4,720kg。 A7M烈风原本计划1944年底大量下线,但1944年12月东海大地震摧毁了生产烈风与HA43发动机的三菱名古屋新厂,快要下线的大批烈风全部报废,而A7M的生产并不简单,其他的小工厂没有条件生产烈风,东海地震摧毁了三菱公司与中岛公司密集建设在名古屋地区的新大型飞机制造厂与发动机制造厂,重创了日本的航空工业,东海大地震实际宣布了A7M烈风失去了投产条件,A7M工艺与设备模具复杂,地震中设备与模具大部分毁坏,日军设备最新最好的飞机与新式发动机制造新厂恰好多数也在名古屋,都被地震震垮了,没有受到地震影响的川崎公司,川西公司与中岛公司,三菱公司的一些老厂则无法生产A7M
日本海军在地震之后,拼命的修复地震中损坏的工厂,企图恢复烈风的生产,但并未如愿,这种日本海军最具杀伤力的战机,还没有能够从再度恢复生产的生产线上走下来,战争就结束了,如果没有东海大地震,那么A7M烈风一旦成批的从生产线上走下来,就会对战局构成重大影响,当时盟军任何型号的战机都无法有效对付烈风,一旦大量烈风出战,盟军与日军的空战中将会重新回到开战初期盟军用水牛野猫对付日军0战的这种悲惨局面中,而且B29在1945年中旬对日本本土发动的大空袭将会遭到毁灭性拦截打击而失败。但由于东海地震,盟军避免了在空战中遭遇A7M烈风,连同原型机在内,烈风实际只在战争结束前完成了8架,其中只有1架是生产型
烈风其实就是重型0战,如果0战在设计时按选用金星发动机设计,那么就不会再有烈风了,太平洋战争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所以联合国应该在战争结束后,为当初研制0战时提出;“装金星发动机可能会影响军方定货兴趣,不如装瑞星”的0战设计师崛越二郎颁发枚大勋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