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15:56
孙文先生,跟当时的一般青年男女没有两样,是在父兄之命,八字之合下完婚的。他当新郎时,年仅19岁。新娘是只小他一岁的卢慕贞女士(1867-1952年)。她是一位生长在乡间的旧式妇女,自幼丧父,性情沉静而保守;以言侍姑教子、操持家务,贤劳备至,绰绰有余;若教其协助先生*,则力有未逮,且亦无此志趣。而中山先生几乎视*如生命,尽管他度量宽宏,与人为善,但此原则,决不放弃。二人婚后,生育一男二女,感情不错。然而,中山先生长期在外求学与奔走*,与卢夫人离别时多,团聚时少;尤其在思想行为方面,不免是各行其是,甚或貌合神离。就在那重要的关键时刻,一位颇具“英雄气概”的*女性,走入志同道合的中山先生的感情世界,她就是后来被人遗忘,曾实际参与*行动的奇女子陈粹芬女士。
陈粹芬(1873-1960年),原名香菱,又名瑞芬,人以排行称呼“陈四姑”。福建省人,出生于(一说系粤籍南洋华侨),并曾久居其地。身材适中,面目秀丽,能耐劳苦,颇具贤德。惟与当时的一般妇女似的,没曾读过什么书,甚或有人说她不识字,但她当年对*的贡献,却足以十分肯定。
相传她于12年8月12日在认识中山先生的,这对志同道合的*伴侣坠人爱河后,不久即相偕奔走*。13年春,28岁的孙逸仙医生在澳门行医,因医术高明,善待病患,求诊者甚多,致遭葡籍医生排挤,*迁至广州,改名为“东西药局”。时携22岁的陈氏来,与好友尹文楷医生(中山之师区凤墀女婿)同寓河南,三迁其居,仍不相舍。中山先生亡命海外,奔走*,陈氏仍寄居尹家十年之久。足见往昔知己情谊至重,有如斯者。
中山先生于英伦蒙难后,脱险东归时,业师康德黎博士于其弟子临别辞行前,特赠一只大如小蟹的金质怀表,金盖面刻有其英文名字一m.Sun;并系有金链一条。此一*史上的“传世之宝”,竟落在陈粹芬女士手中。当系中山先生所贻赠。从这件难得的信物中,可略窥这对“*鸳鸯”是何等的恩爱,彼此感情显然已达相当程度。 中山先生为奔走*,浪迹海外各地,经常是只身独处。庚子年前后那段艰苦的岁月中,他蛰居于日本,清王朝曾派员诱降,并迭遣密探,企图加害党人。其后有陈粹芬与其共同生活,女性的温柔与细致,加上贤劳兼至,热诚干练。这使*首领在亡命异邦。颠沛流离的艰困生涯中,获得大量的精神支持与慰藉。同时,她以一介女流,得持夫妻的名分,用以掩护中山先生,如此则不致引起外界的疑惑,对*的秘密活动亦颇有助益。
她陪伴中山先生,无论在日本横滨或南洋等地时,他们居住和活动的据点,接待*同志,照顾大家的生活,几乎无微不至。从烧饭做菜到洗衣服和袜子等一切粗活儿,任劳任怨,样样都做。胡汉民、汪精卫、居正、戴季陶、冯自由、廖仲恺、蒋介石等,都曾受到她的照顾与接待,俱称之为“四姑”。使那群但为献身*而离乡背井的亡命客,大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自然无形中也增加了同志们对党魁的向心力。宫崎寅藏说:“照顾孙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国妇女同志,真是个女杰,她那用长筷子,张着很大的眼睛,像男人在吃饭的样子,*家的女性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大事。”(宫崎寅藏曾勉励其弟妇要向陈粹芬女士学习。) 规模宏大的庚子惠州之役,事前军械皆由海员公会的海员秘密运输。其经由日本、美国、高丽等邮船运来的最多;以横滨为居中策应,视情势,定行止。当时陈粹芬女士独任来往船只起落密件之责。每当横滨邮船一到,她立即前往接船,上下往返,以方面的确实讯息,转告密运*械的海员,同志们无不感赞她的英勇。果敢和勤劳。日本方面,因妇女上下,毫不注意,陈女士乃乘机达成其特殊任务。惠州事败,党人梁慕光来横滨,也称赞陈氏英勇不已。而她却说:“我当时传递书简,并不害怕,大家拼命做去,总有办法。”刘成禹曾题诗咏之:“望门投宿宅能之,亡命何曾见细儿;只有香菱贤国妪,能飘白发说微时。”
丁未年(1907年),中山先生在广东等边界,先后策划四次起事,陈粹芬随侍左右。他到南洋各地奔走*,她也跟随服侍。同时亲自印刷宣传品--反清檄文。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池亨吉说她“非常忙碌”、性格“刚毅”,颇有“女中丈夫”的气概。同年12月2日,中山先生亲率黄兴、胡汉民等重要党人,自河内出发,前往镇南关,亲自指挥,与清兵鏖战,不久撤退。其后,大家集会于食堂,共斟离别酒。刚毅的陈女士也不堪别凰离凤之悲,双目饱含“英雌泪”。黄三德撰“洪门*史”记:“看见中山先生妾侍,一表人才,中山娶她十余年,昔年在镇南关起事,失败,出走安南河内,做伙头饭与众兄弟食,洗衣裳,捱尽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