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2:10
于谦、岳飞都是民族的英雄,都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时刻,挺身而出,成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中流砥柱。其最终的命运也相同,都是一个悲剧。
但是,于谦与岳飞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岳飞是愚忠所致,而于谦是*斗争的牺牲品。尽管都与*离不开,但性质还是不同的。
北宋从立国之初,就采取“重文轻武”的*,导致了军事力量的薄弱。在金朝不断入侵的情况下,依然采取屈膝求和的策略,直接导致了“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同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南宋高宗。
赵构虽然启用了抗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但仍旧对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并且采纳黄潜善等人避战南迁的*,逃亡到江南。
从此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只想苟安于一时。
此时,积极主张北伐,迎回徽钦二帝的岳飞,与投降派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屈死“风波亭”。
宋史中虽然没有“风波亭”的记载,但岳飞冤屈而死是不争的史实。
岳飞的悲剧,在于君臣嫌隙。岳飞极力主张北伐,以迎回二帝,恢复中原。这让高宗赵构处在尴尬的境地。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大举进犯,宦官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兵部左侍郎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阻,但明英宗不听。
英宗命邝野跟随管理军队,留于谦驻守北京主持兵部工作。但由于明军军事战略不当,指挥失误,在张家口怀来附近的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导致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后,京师大为震惊。侍讲徐珵(徐有贞)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
于谦厉声谴责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