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31
单人复苏时15次胸外压:2次人工呼吸,双人复苏时5次胸外按压:1次人工呼吸
【现场心肺复苏术】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必须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以利脑功能顺利恢复打下良好基础。现场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重要阶段,如现场心肺复苏不及时、操作不正确,则将导致整个复苏抢救的失败。现场心肺复苏的抢救操作步骤(A、B、C)如下:
1.A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1)确定患者的意识状态:轻摇患者肩部并呼唤,如无反应,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合谷穴约1’,如患者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或疼痛,应立即停止。如已有患者心搏停止的可靠证据,则可省略这一步骤。
(2)呼救: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丧失意识,即呼救以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因一个人作心肺复苏术不可能坚持较长时间。
(3)体位:将患者仰卧放置于地上或硬板床上,如为软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宽度超过床沿和够长的硬板,解开患者上衣。抢救者跪或站立于患者右肩颈侧。
(4)畅通气道: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因其舌根下坠,引起气道阻塞,宜用仰头举颏法使之通畅。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处,抬起下颏。
(5)判断呼吸: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判断呼吸是否存在,即用耳贴近患者口鼻,眼睛观察患者*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观察1’左右,无呼吸者立即作人工呼吸。
2.B人工呼吸
一般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若患者牙关紧闭或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因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可作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患者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的鼻孔。
(3)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并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4)用力快而深地向口内吹气,直至患者*上抬。
(5)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头眼视患者*,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患者鼻孔以便呼气,此时患者*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
(6)每次吹入气量约为800~1200ML,吹气量不要过大,吹气时要暂停按压*。
(7)抢救开始首先全力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肺脏,以后每按压*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亦可应用S形的急救口咽吹气管或用口对口呼吸专用面罩以代替直接口对口人工呼吸。
(8)在作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这些液体,应先尽量将其清除。
3.C人工循环
(1)判断脉搏:患者心搏停止后,脉搏亦即消失,由于颈部暴露故便于迅速触摸颈动脉。在开放气道并作2次人工呼吸后,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在靠近抢救者一侧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检查不要超过10秒钟,未触及搏动表明心搏已停止,注意避免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误为患者的脉搏。触摸确定有无颈动脉搏动费时且不可靠,尤其对非医护人员而言,因此,对一个无反应、无呼吸的成年人,不能单靠触摸脉搏来决定是否需要作*按压,故在CPR的普及训练中,不必讲解如何触摸有无颈动脉搏动。而在高级生命支持的专业培训中,则仍应训练如何触摸颈动脉。
(2)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区,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及儿童均为100次/分1岁以内婴儿多采用双手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按压频率>10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