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欲滴的青团,令人魂牵梦萦,到底有什么来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5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9 17:22

关于青团的出现历史上有很多典故,一说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文公为*功臣介子推出山受封,听小人言放火焚烧绵山山林,导致一心隐逸的介子推最后与母亲葬身林火。晋文公悲痛万分,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全国严禁开火做饭,只能吃冰冷的食物,寒食节由此而来。于是人们“红藕青团各祭先”,提前蒸好的青团冷却后既易于保存,又便于食用,因此成为了人们祭祀祖先、填饱肚子的最佳选择,这习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是太平天国李秀成凭借村民做的青团成功逃出生天。故事众多无法定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清明时节吃青团的习俗由来已久,并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青团在不同的地区叫法不同,客家人叫它艾糍,浙江及其附近地区有称其为清明饼的,还有叫艾米果、清明粿的。尽管不同地区的青团在叫法和做法上可能有所不同,不过做出来的都是绿色的糯米团子,其中包裹着各式馅料。人们会在清明前采摘艾草,这时候的艾叶青翠欲滴,造就了完美的青团的成色。先将艾草放入锅中焯水,煮熟后捞出,将艾草捣烂榨汁,把艾草渣和汁液一同加入粉料中揉搓,这样做出来的青团艾香味会比较重。假如不想要比较重的艾草味,就可以只加入磨出的艾草汁液,这样做出来的青团皮就是纯粹的绿色。

就像粽子有甜咸党之争、月饼有南北派大战,青团也有甜口和咸口的选择。最传统的应该是甜口的豆沙青团。将做好的青团皮的面胚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合适、等分量的小剂子,将它们逐个搓成小圆球。包的时候用大拇指在团子上按出一个口,舀一勺红豆沙包进去,再将它搓成圆团子,这就是香甜软糯的豆沙青团。客家人做的艾糍则比较多用芝麻花生馅。咸口青团的馅料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蛋黄肉松馅、雪菜笋丁馅、腌笃鲜馅等,这些基本是加入咸蛋黄或者火腿咸肉来制造出咸香味,肉食爱好者们千万不要错过哦!

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得多样化起来,各种网红口味的青团也相继出世。江浙地区老牌的饼店今年推出了多款新口味,比如上海杏花楼的鸡丝培根青团、上海新雅粤菜馆的Q心奶香紫薯肉松青团、沈大成的抹茶牛奶青团……其他的还有像流沙爆珠青团、酸菜鱼青团。这些口味虽然看上去有些“奇葩”,不过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购买,大家甘愿排起长队只为尝一下这些新鲜味道。最近青团绝对是淘宝搜索热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也正因为电商的发达和商家的创新,今年全国各地的人们能比以往更容易地尝到这江南特色的清明美食。

虽然现在能很容易地买到各种口味的青团,仍有很多美食爱好者在家自己制作青团。自己捣艾叶、揉面团、包馅料,做好后放入蒸笼里蒸大概十五分钟,若是肉馅青团则要蒸久一些。蒸好后的青团色泽鲜绿,散发着艾草的清香,咬一口,软糯的饼皮包裹着热乎的馅料,简直让人难以罢休、念念不忘。不过青团再好吃也不能吃得太多,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是要注意食用量,毕竟青团主要是糯米,糯米又是一种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吃太多的话会给消化系统造成过大负担,因此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即使清明时节的天气让人心情不佳,别忘了还有以青团为代表的清明美食可以拯救这个春天。治愈的翠绿,不限于红豆细沙、肉松蛋黄、芝士流心的众多口味,绝对不会让人失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9 17:22

青团的来历:
传说有一年的清明节,江苏有位农民正忙着在自家地里耕田,忽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来,抬头看时,只见清军队在追赶穿一身太平军服装的军官。这们农民急中生智,上前帮军官脱下军服,用脚踩入泥底下,再让他把身子往水田里一蹲,变成浑身泥浆后站起来,一手扶犁,一手挥鞭,耕起地来。清兵追来,看到的是打着赤膊、满腿泥浆的农民在耕地,不像太平军军官,然而狡猾的清兵又一想,前面是湖泊,不可能从湖上插翅逃走,就在附近添兵设岗,四处查寻。机智的农民示意军官暂时不要进村,自己想办法给他带点食物充饥。回到村里,农民见清兵四处搜寻,村口还有清兵检查每一个出村人的竹篮里有没有给太平军军官带吃的东西。农民想若带米饭或面食怕是不行,那么带什么食物去呢?他正低头思索时,不小心一脚正好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讲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挑着担子到了村口。哨兵见水草中夹着圆滚滚软乎乎的东西,看不出是米粉做的,也没有进一步查问就放行了。军官待四周无人时,一边犁地一边吃起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等到天黑后,他便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原来,他是忠王李秀成的得力大将军陈太平。李秀成见他平安回来,喜出望外。为纪念那救命的青团,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此后,太平军打到哪儿,吃青团的习俗便流传到哪儿。
青团的基本简介: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汉族特色小吃,青色的,用浆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现在店里做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春游食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9 17:23

青团的来历:

大禹(公元前22世纪)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人,他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条件,深得苏州人的爱戴。直到今天,太湖流域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相传苏州有位年青的后生,见清明节人们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认为这样不配大禹生前节约的品格,认为大禹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

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他与大家商量用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团子,将青团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士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俗。苏州人至今清明上坟仍以青团子作供品。

青团子如果用野生的燕麦叶汁与糯米粉做,更是清香扑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9 17:23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