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差,应该怎么做最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5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2:05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丹江口市三官殿九年制学校 方大全
一、挖掘教材的深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而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本质和精华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因果并列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学生引入深层思维的前提。如:我在讲述“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唐朝灭亡。”这一史实时,通过设计优化教学方案,来挖掘教材的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设问有:唐朝前期*清明,生产发展,因而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之为什么?而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出现了怎样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哪些?上述危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它为什么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还有哪些因素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又是什么事件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段历史的学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样安排教学,既保持了学生思维的深入,又加强了学生对唐朝“强盛——衰弱——瓦解——灭亡”这段历史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深层思维的能力。
二、利用图表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对史实的理解
中学历史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插图(历史地图、表格、代表人物画像等),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不仅能克服学生因强记历史人名、地点、年代、时间、事件等单纯知识的枯燥无味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碍,而且由于它们给教材增强了直观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图表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利用课本地图,加深理解。如:《鸦片战争》一节全文插图有八幅,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理解史实:哪些插图生动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力量和决心?哪些插图反映了英国的侵略本质?哪些插图可看出清*的**?这样,既生动又深刻,若利用得当,效果是显著的。二是根据需要自制一些地图,创设新意境,加深理解,以增强直观性。如: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扩大对华商品输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到通商口岸的条约有五个,1842年的《南京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1860年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85年的《中法新约》,15年的《马关条约》。其中开放的城市有20个。那么怎样记忆并理解呢?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坐标”图示法,形象、直观地反映出通商口岸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势力由东南沿海长江到内陆的延伸趋势。通过自制地图,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加深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效果更佳。
三、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的整体性,通过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而体现出来,因此要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凡尔赛体系这个综合性很强的历史概念,就要通过建立历史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加以阐述,才能全面掌握。第一,体系的结构:《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战败国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第二、体系的作用是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统治秩序。首先,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其次,改变了中东的*格局;再次,改变了帝国主义在中东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第三、维系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第四、体系的影响:凡尔赛体系隐含着许多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对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凡尔赛体系这个知识网络的学习,学生既深化了基础知识,又加强了知识结构化的效果。
历史知识整体性的学习是系统的,有条理的,有重点的学习,既便于知识的储存,又便于知识的提取,能够有效地保证历史学习的质量,提高历史学习效果。同时,把握结构,梳理线索,提取系统知识要点,归纳历史认识的过程,也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和综合概括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有利于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四、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
学习历史,最根本的是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质,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要求。中学历史教材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编写的,对历史的认识贯穿了辩证法的、历史的、唯物的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以英法资产阶级*为例,*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法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理论上认识,两国*实质上是封建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同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后两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表明*后建立的新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认识和掌握这些观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原因和结果,阐述历史发展规律,掌握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比如,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本可成功。如果光绪皇帝是实权皇帝,戊戌变法未尝不可取得成功。如果袁世凯短寿早死,辛亥*前后的局势恐怕也不一样”。这些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只看到历史的偶然性而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仅看到现象而未能抓住本质。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历史作用;只有把必然性与偶然性,现象与本质结合起来,才能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真实面目,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都不能领导中国*取得胜利。只有这样经常分析引导,才能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史与论有机结合,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