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57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2 09:18
1、银蜡烛头的意思是: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蜡做的头。比喻外表很好看,但实际上不中用。
2、一般被称作“银样蜡头”,出自《西厢记》:“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头。”“蜡”,应为“镴”,是铅和锡的合金,可以焊接金属,亦可制造器物。这个词的用法比较单一,如:“银样蜡头,好看不中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21:28
“银样蜡*头”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头。指外表看上去很好看,实际上不顶用。
红楼梦中林黛玉用这句话取消贾宝玉,一是说他看上去胆子大(敢带西厢记这样的*进来看)一吓唬他就软了,二是他俩刚刚正在读西厢,用里面的句子来巧骂,是一句双关
扩展资料
元明清戏曲对红楼梦词汇有着直接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首先,西厢记的主题对《红楼梦》影响很大,《红楼梦》的许多情节更是脱胎于《西厢记》。再看语言。《西厢记》的许多唱词、道白均为《红楼梦》所吸收。如"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孟光接了梁鸿案","斜签着坐"等等。
另外,《红楼梦》还吸收了《西厢记》中许多富于表现力的俗语,最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蜡*头",这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头。"
又如《红楼梦》六十二回:邢岫烟对贾宝玉说:"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脱自《西厢记》第二本楔子中惠明的一段唱词。以上两例,前者只是词序作了变动,而整句俗语完全相同。后者王实甫认为不是俗语,曹雪芹使用时则在前面加了冠词,点明其俗语的性质。这一切均表明曹雪芹创造性地继承了《西厢记》中的语言成分。
由于宋代对于武器管制非常严格,不允许民间私藏兵器,凡民间需办社火等活动时,所用武器必须是“银样蜡*头”。
参考资料银样蜡*头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21:28
指外表看上去很好看,实际上不顶用。
“银样蜡*头”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头。指外表看上去很好看,实际上不顶用。
红楼梦中林黛玉用这句话取消贾宝玉,一是说他看上去胆子大(敢带西厢记这样的*进来看)一吓唬他就软了,二是他俩刚刚正在读西厢,用里面的句子来巧骂,是一句双关。
扩展资料:
红楼梦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作者尚有争议 )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
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参考资料:
红楼梦——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21:28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宝玉一起读《会真记》时,林黛玉骂宝玉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蜡*头”。林黛玉所说的这句话很有可能是一语多关。
首先,林黛玉说宝玉外强中干。如果单独理解银样蜡*头很简单,就是中看不中用的的意思,但是与苗而不秀联在一起使用,就具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内涵。苗而不秀出自《论语》,原指禾苗不吐穗而结实,伤悼人早逝。后比喻人资虽好,但终无成就。《红楼梦》里借林黛玉之眼和北靖王之眼都再三渲染了宝玉的外形好看,但是宝玉却是读不书、做不了事的人,尤其是对待自己和林黛玉的婚姻。
其次,林黛玉说得另类情话。林黛玉与宝玉的感情是日渐深厚,他们进大观园后,宝玉十二、三岁,林黛玉应该是十一、二岁,都是情思窦开的最好年华。一起偷看了张生与崔莺莺的*之举,难免春心荡漾。林黛玉用骂的方式训宝玉,其实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打情骂俏。
第三,林黛玉话里有话。林黛玉是大家闺秀,但是林如海死后,她在贾家的处境一日不如一日,比崔莺莺还惨,毕竟人家还有老母亲。所以她更希望宝玉能像张生那样勇敢,对自已有过分的举动,先有婚姻之实,倒*贾家成全他们。可惜宝玉这个银样蜡*头根本不懂张生之勇敢,更学不了张生。
第四,林黛玉巧妙地应对。林黛玉骂宝玉,是因为宝玉说引用了《会真记》的原话。林黛玉自然不甘示弱,同样用书中的原话忿了回去,是一种机敏的应对。
以上,仅供参考。
扩展资料
元明清戏曲对红楼梦词汇有着直接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首先,西厢记的主题对《红楼梦》影响很大,《红楼梦》的许多情节更是脱胎于《西厢记》。再看语言。《西厢记》的许多唱词、道白均为《红楼梦》所吸收。如"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孟光接了梁鸿案","斜签着坐"等等。
另外,《红楼梦》还吸收了《西厢记》中许多富于表现力的俗语,最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蜡*头",这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头。"
又如《红楼梦》六十二回:邢岫烟对贾宝玉说:"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脱自《西厢记》第二本楔子中惠明的一段唱词。以上两例,前者只是词序作了变动,而整句俗语完全相同。后者王实甫认为不是俗语,曹雪芹使用时则在前面加了冠词,点明其俗语的性质。这一切均表明曹雪芹创造性地继承了《西厢记》中的语言成分。
由于宋代对于武器管制非常严格,不允许民间私藏兵器,凡民间需办社火等活动时,所用武器必须是“银样蜡*头”。
参考资料:银样蜡*头-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21:29
绣花枕头之意 ,中看不中用蜡做的*头,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可当不了兵器,中看不中用看起来像银* 实际是锱做的*头。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宝黛共读西厢,宝玉情之所至,就不禁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了这话就恼了,要告诉舅舅舅母去。林姑娘可是个很正经的人,怎可让人家拿这“淫词艳曲”来调笑自己。
不过她那话也是吓唬吓唬宝玉,不料宝玉当了真,立马求饶赌起誓来,黛玉就也引用了西厢记里的话来回敬他,“‘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头。’林黛玉用这句话取消贾宝玉,一是说他看上去胆子大(敢带西厢记这样的*进来看)一吓唬他就怕了,二是他俩刚刚正在读西厢,用里面的句子来巧骂,是一句双关。
扩展资料
蜡,应为“镴”:铅和锡的合金,可以焊接金属,亦可制造器物(亦称“白鑞”、“锡鑞”)。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这个词的用法极其单调,什么文章如果用到这个词都是千篇一律,如:“但是"银样蜡*头",好看不中用。”
西厢记的主题对《红楼梦》影响很大,《红楼梦》的许多情节更是脱胎于《西厢记》。再看语言。《西厢记》的许多唱词、道白均为《红楼梦》所吸收。如"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孟光接了梁鸿案","斜签着坐"等等。
另外,《红楼梦》还吸收了《西厢记》中许多富于表现力的俗语,最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蜡*头",这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银样蜡*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21:30
成语:银样蜡*头 【解释】: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出处】:吴晗《神仙会和百家争鸣》:“反对那种强不知以为知,专业知识贫乏而自封专家、权威的银样蜡*头。”银样蜡*头释义: 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元明清戏曲对红楼梦词汇有着直接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西厢记》。首先,西厢记的主题对《红楼梦》影响很大,《红楼梦》的许多情节更是脱胎于《西厢记》。再看语言。《西厢记》的许多唱词、道白均为《红楼梦》所吸收。如"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孟光接了梁鸿案","斜签着坐"等等。另外,《红楼梦》还吸收了《西厢记》中许多富于表现力的俗语,最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蜡*头",这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头。"又如《红楼梦》六十二回:邢岫烟对贾宝玉说:"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脱自《西厢记》第二本楔子中惠明的一段唱词。以上两例,前者只是词序作了变动,而整句俗语完全相同。后者王实甫认为不是俗语,曹雪芹使用时则在前面加了冠词,点明其俗语的性质。这一切均表明曹雪芹创造性地继承了《西厢记》中的语言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