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6:46
很多人不知道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学历史的时候,背的是“唐宋元明清”,包括我辛铁也是这样背的。
但实际上,唐朝结束后有一段战火纷飞的年代,像极了三国,这段历史就是五代十国,大概50多年。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代,当然这其中还有十几个小的政权,我们称之为十国。
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后周,他的开国皇帝叫郭威,郭威是从前朝后汉手里篡夺的皇位。
郭威原本是前朝后汉的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并且手里有兵权,后汉的皇帝刘承佑非常忌惮郭威,想要杀掉郭威,郭威知道皇帝刘承佑要杀他,于是起兵攻打后汉的国都开封城,最后开封城被攻破,后汉的皇帝刘承佑被自己的随从杀死。
郭威随后被手下黄袍加身,推翻了后汉,建立了后周,郭威成为了后周的开国皇帝。
柴荣受王峻压制
之前的文章辛铁也讲过,郭威有一个开国功臣叫王峻。王峻恃宠而骄、骄横跋扈,甚至连皇帝郭威都不放在眼里,干了很多出格的事,最后郭威忍无可忍,杀掉了王峻。
王峻干的其中一件出格的事,就是插手皇帝家事。
郭威在当皇帝之前,认领了一个干儿子,叫做柴荣,后来,郭威起兵攻打前朝后汉首都开封,后汉皇帝刘承佑气急败坏,这时郭威的家人都在开封,于是皇帝刘承佑把郭威全家都杀了,包括郭威的亲儿子。
柴荣
也就是说,郭威已经没有亲儿子了,他只有柴荣这一个养子。
郭威当皇帝后,柴荣在外管理澶(chan)州,今天的河南濮阳地界,可以说是比较有功绩的。
史*载柴荣管理的澶州:
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这个王峻就对柴荣干了一件事,他不让柴荣进京,不让柴荣有见郭威的机会,就算是朝荣偷摸的进京城,也不允许柴荣过夜,当天必须走。
你想啊,皇帝的儿子你都不让进京城,你是想干什么?我觉得这个王峻不是傻子,就是想要篡位。
后来,由于郭威对王峻实在是忍无可忍,就派人把王峻抓起来杀了。从此柴荣也就没有了阻止他见皇帝郭威的障碍了。
柴荣继位
王峻死后,柴荣被郭威封为晋王,并担任开封府尹。开封可是后周的首都,开封府尹那就是现在的“北京*”了。我们的主角赵匡胤被封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风向标,这是郭威想要立柴荣为继承人的前奏,对吧!
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驾崩了,按照郭威的遗诏,柴荣继位,史称周世宗。
五代第一明君,柴荣登上历史舞台。
不要忘了我们的主角赵匡胤,这一年赵匡胤27岁,被柴荣晋升为禁军统领,掌管禁军,也就是皇宫里皇帝的护卫统领。
柴荣虽然登上了皇位,但是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首先最主要的是,朝臣不服!
柴荣原来在澶州有一些功绩,但是,郭威手下的将军们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你柴荣要论军功没有,没有军功就没有威望,就很难服众;再说柴荣也不是郭威的亲儿子,只不过是个养子,要说柴荣名不正言不顺也不为过。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又出事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北方的政权北汉趁着后周新皇帝继位,军心不稳,威望全无的时候,率军来攻。
北汉的皇帝刘崇御驾亲征,带来3万北汉军队和1万契丹军队。我们之前说过,刘崇与郭威有很大的仇恨,刘崇的亲儿子刘赟就是郭威杀得,所以,刘崇等这个机会很久了。“打不过你老子,我还打不过你儿子,何况还是养子?”
柴荣御驾亲征
柴荣听说北汉大军来袭,准备御驾亲征,但是手底下的大臣们不同意了。
《资治通鉴》记载:
世宗闻北汉主入寇,欲自将兵御之,群臣皆曰:“刘崇自平阳遁走以来,势蹙气沮,必不敢自来。陛下新即位,山陵有日,人心易摇,不宜轻动,宜命将御之。”
什么意思呢?只要是说,皇帝不需要御驾亲征啊,你刚刚当皇帝,还没有坐稳,刘崇之前败过一次,元气还没有恢复,肯定不敢亲自来,只需要派一员大将前去就行了。
《资治通鉴》记载:
帝曰:“崇幸我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来,朕不可不往。”
柴荣说:刘崇知道我父亲刚去世,肯定轻视我年纪小,而且刚当皇帝,他想要吞并我们大周,所以,肯定会亲自前来的,我不能不去。
哎!就是这么寸,手底下有一个叫冯道的人还是不同意柴荣御驾亲征。
《资治通鉴》记载:
帝曰:“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道曰:“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
帝曰:“以吾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
道曰:“未审陛下能为山否﹖”
柴荣肯定不服啊,又说:当年唐太宗为了平定天下,都是亲力亲为,我柴荣怎么能够不学习唐太宗呢?
冯道又说:我没看出来陛下你,能做到唐太宗那样!
听听这话,柴荣得多么堵得慌!但是柴荣这个人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还是要据理力争,他说:以我大周的强大兵力,打败刘崇就像用高山压鸡蛋一样简单。
这个冯道是真的不服啊,又堵了柴荣一下:我没看出来,陛下能像高山一样。
最后的结果,柴荣还是御驾亲征了,这次出征,柴荣带了两个人,一个是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另外一个是禁军统领赵匡胤。
这个张永德也是一员猛将,那个时候他才26岁,赵匡胤27岁,这是两个年轻的将领,两个年轻的将领和一个年轻的皇帝,打了一场惊险环生,但最终大胜的战争,史称高平之战。
赵匡胤
柴荣、赵匡胤由此战立威,柴荣本人也称为朝野信服的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而后,柴荣又做了很多的事情,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朱元璋曾经评价柴荣:
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