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1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45
自杀的。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当年七月,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
当时遗诏已经封好,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便自杀而死。
扩展资料: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季,秦始皇出游,到了平原渡口后便病倒了。
秦始皇很厌恶谈论“死”,因此群臣中没有人敢于提关于死的事。待到他病势更加沉重时,才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
诏书已封好,但却搁置在赵高处,没有交给使者送出。秋季,七月,丙寅(二十日),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
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唯恐各位皇子及天下发生什么变故,于是就秘不发丧,将棺材停放在能调节冷暖的凉车中,由始皇生前最宠信的宦官在车的右边陪乘。
所到一地,上呈餐饭、百官奏报事务与过去一样,宦官即从车中接受并批复奏事。只有胡亥、赵高及受宠幸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内情。
赵高素来得到胡亥的信任,恰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劝说胡亥,让他诈称始皇遗诏命杀掉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同意了赵高的计策。赵高又说:“这件事如果不与丞相合谋进行,恐怕不能成功”。
随即会见丞相李斯,说:“皇上赐给扶苏的诏书及符玺都在胡亥那里。定立太子之事只在您我口中的一句话罢了。这件事将怎么办呢”。
李斯说:“怎么能够说这种亡国的话呀!此事不是我们这些为人臣子的人所应当议论的啊”。
赵高道:“您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获扶苏的信任,这五点全部拿来与蒙恬相比,哪一点比得上他呢”。
李斯回答:“都比不上他”。
赵高说:“既然如此,那么只要扶苏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返归故乡的结局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而胡亥仁慈忠厚,是可以担当皇位继承人的。希望您慎重地考虑一下,作出定夺”。
李斯听后认为赵高说的有理,便与他共同谋划,诈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篡改始皇给扶苏的诏书。
指斥他多年来不能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士卒大量伤亡,并且数次上书,直言诽谤父皇,日日夜夜地抱怨不能获准解除监军职务,返归咸阳当太子。
而将军蒙恬不纠正扶苏的过失,并参与和了解扶苏的图谋。因此令他们自杀,将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接到诏书,哭泣着进入内室,打算自杀。
蒙恬说:“现在仅仅一个使者前来传书,我们就自杀,又怎么能知道其中不是有诈呢,让我们再奏请证实一下,然后去死也不晚呀”。
但是使者多次催促他们自行了断,扶苏于是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还哪里需要再请示查实呢!”随即自杀。
蒙恬不肯死,使者便将他交给官吏治罪,囚禁在阳周;改置李斯的舍人担任护军,然后回报李斯、赵高。
胡亥这时已听说扶苏死了,便想释放蒙恬。
恰逢蒙毅代替始皇外出祈祷山川神灵求福后返回,赵高即对胡亥说:“先帝想要荐举贤能确定你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蒙毅一直规劝他,认为不可如此。现在不如就把蒙毅杀掉算了”。
于是逮捕了蒙毅,将他囚禁到代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扶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45
因为扶苏过于仁慈,不忍心看天下生灵涂炭,并且对秦始皇的命令深信不疑,最后没有抵抗。
从历史上看公子扶苏,其实是一个结局很悲惨的人物。因为他身为秦始皇的长子,并且在世的时候,很善良也推崇儒学治国,曾经秦始皇对扶苏也是寄予了很高的厚望。但是在某一个点上却因为触犯了秦始皇的底线。最后和蒙恬将军一起去边境修建长城,抵抗匈奴。在秦始皇去世之后,下的懿旨是命公子扶苏继位。但是却被遭到公子胡亥联合起来篡改遗诏,狸猫换太子,改成了胡亥当皇帝。最后胡亥登基之后,下令赐死了公子扶苏和蒙恬将军。
而关于公子复扶苏还有蒙恬将军当时手握重兵,为什么没有反抗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3点,一是因为公子扶苏的性格太过于仁慈,害怕因为他做抵抗之后天下的军民会因为战争而惨死太多百姓。二是因为扶苏重视儒道,养成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而且蒙恬对秦始皇忠心耿耿从不起二心。所以两个人都没有打算去做抵抗。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当时虽然扶苏和蒙恬手握重兵,但是根本就没有抵抗的机会。因为糟糕,还有胡亥篡改遗诏之后,就封死了秦始皇的死讯,之后秘密宣扶苏进京,等到扶苏和蒙恬进京之后,胡亥就用重兵围困了扶苏,并且之后用假圣旨赐死了扶苏和蒙恬,而扶苏并不知道这是胡亥还是秦始皇的意思,但是被围困之后担心身边亲人会受到牵连,两个人最后决定自杀保全他人。
古代*都是忠诚的君子,君让臣死、父让子死,都是不得不死的。说那么多长篇大论都没用,假诏书上署名既是父亲又是君主,让他自尽,不得不死啊。像现代人这样父母说两句就不乐意听还怼回去的几乎没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46
公子扶苏是自杀而死的。在我国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翩翩佳公子。公子扶苏绝对是这些翩翩佳公子中出类拔萃的。他的母亲是楚国的公主,给他起名扶苏,是因为喜欢诗经《郑风》中的《山有扶苏》一篇,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单看文字就可以遥想公子扶苏当年的风姿。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从小被严格的教养长大,非常有才华,而且很受百姓的爱戴。他出生没多久,秦国就统一了六国。他的命运也因为秦灭六国而改变,由于公子扶苏的母亲是楚国公主,所以公子扶苏长大之后,很多人都诬陷他,说他想要为楚国复国。秦始皇也因此将公子扶苏贬谪到边境,秦朝的边境由将军蒙恬镇守,蒙恬是一位非常勇武的将军,不仅忠君爱国,对公子扶苏也非常敬重,公子扶苏在蒙恬身边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因此也有人说秦始皇将公子扶苏贬谪到边境,其实是想要让公子扶苏受到蒙恬的辅佐。
公子扶苏就这样在边境度过了一段很平静的时光,但是好景不长,秦始皇突然暴毙。他收到一封由赵高带来的始皇帝遗诏,遗诏中表示,秦始皇要立胡亥为太子,并且要求公子扶苏以及将军蒙恬自杀。有人说公子扶苏在收到这个遗照之后,立即选择了自杀。但我个人认为公子扶苏应该不太可能仅凭一封遗诏就立即自杀,比起自杀而言,他被赵高和胡亥合伙害死,反而更加真实。
也有野史中说道,其实秦始皇当初是将皇位传给公子扶苏的,但是却被赵高、胡亥篡改了遗诏。历史素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当时的情况究竟如何,后人无从知晓,但公子扶苏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到现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46
我最喜欢是看史书,我大概可以告诉你扶苏为什么死的。
秦始皇他死的时候是下了遗嘱给扶苏来做皇帝的。因为他也知道扶苏将来是一个好的君王。但扶苏在那时候是在边境生活的,是秦始皇罚他去的,其实是秦始皇他误会了扶苏,后来也知道是他自己冤枉了扶苏,而且,扶苏一直都有君王的气息。但胡核(即使秦二世)去是颓废的,他一直都是喜欢飞鹰走兽。秦始皇是知道的。
后来,秦始皇病死了。他立遗嘱把王位传给扶苏,但宦官赵高(即使太监)却是心怀鬼胎,他怕扶苏上位后,他的位置会下滑,怕蒙恬找他的麻烦。因为蒙恬就是扶苏当作近乎亲兄弟的大将军,他也一直在扶苏的身边陪伴他。但蒙恬和赵高有过节,所以怕扶苏上位后,蒙恬会找他的麻烦。
最后,赵高就联合李斯去改遗嘱。本来,李斯是一个很正直的忠臣,但经不住赵高的威*利诱,所以也就答应了。
而秦二世本来也是不敢的,怕是扶苏找他的麻烦。后来,赵高这个宦官借着他多年的宦官生活的来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把秦二世搞定了。其实,秦二世本来就是想做皇帝的了,他不想做,只是装出来的。也正是赵高最能利用的一点。
当秦始皇死后,赵高就挪用了玉玺,伪造了圣旨,下旨要扶苏自杀,为秦二世免了后顾之忧。当扶苏得到圣旨后,还以为真的是他父亲写的,就拿起了佩刀想向脖子刮过起。蒙恬却有疑心,他知道秦始皇不会这样做的,于是就对扶苏说:“扶苏太子,秦始皇是不可能要你自杀的,这圣旨肯定是有人特地伪造的,你不要相信啊!”但扶苏那听呢?于是他就说:“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父要子死,子不能不死.”说完后,扶苏就拿起了刀,在他的脖子上一刮,就死了。
这就是扶苏的死法,你要知道更多的古代的事情,可以来找我。791494355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47
扶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长子。贤良明达,颇得众望,始皇三士五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在咸阳坑杀儒生460多人,引起扶苏犹虑,及时进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以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贬谪扶苏于上郡监蒙恬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5次出巡,因病重无治,死于原赵国的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监死前曾遗诏扶苏,让他回咸阳参加葬礼。随行的中车府令赵高,趁机勾结左丞相李斯及始皇幼子胡亥,秘不发丧,假造诏书,废掉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并把始皇临终前命扶苏“与丧会咸阳”的遗嘱篡改如下:“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帅数十万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就这样一纸伪诏*死了太子扶苏。
扶苏死后,葬于疏属山巅,即故扶苏府。此处山势奇险,拔地而起,犹飞龙跃虎之势。登临其上,古城南北,二川上下,方圆三十里,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