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是全能教演变出的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5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41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之前曾经专门撰文介绍过。简单地说,白莲教最早起源于宋,当时它只是佛教净土宗的一支,由于教义浅显、修行简便,很快就流行开来。有了群众基础,一些野心家自然就会想到利用它来实现自己的“宏愿”,在不断的传播之中,白莲教的教义逐渐变味,几乎变成“谁当权就反谁”,许多信徒还公然借着“弥勒下生”的幌子到处聚众滋事。下面就由笔者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白莲教的来龙去脉。

▲古代绘画

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会信奉一些宗教。因此经常会有各种势力打着宗教的幌子进行活动,以求获得百姓支持。对于这一行为,帝王们也是司空见惯了,然而若是遇到白莲教,却能令皇帝如坐针毡、茶饭不思。

事实上,对于一个王朝而言,白莲教甚至有着终结其统治的致命威力。历史上几次改朝换代的大型造反中,都可以看到白莲教徒的身影。最知名的莫过于元末领袖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和邹普胜等都,就是白莲教中的首领人物,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各地百姓。甚至后来朱元璋率领的明军,其实也少不了白莲教的参与。

▲信仰白莲教的隐士

白莲教最早起源于宋,当时它只是佛教净土宗的一支,非常普通。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由于白莲教主要宣扬“劝人为善”的理念,因此朝廷对于这种民间结社行为并不禁止,宋仁宗赵祯甚至还亲自题赐“白莲”匾额以示褒扬。另一方面,白莲教宣称其宗旨为“普化在家清信之士”,信徒可以“在家出家”,不需剃发且不穿僧衣,而且具有教义浅显、修行简便的特点,很快就流行起来,甚至许多读书人都纷纷加入。元朝统一中国后,朝廷为安抚各地百姓,于是下诏承认并奖励白莲教,该教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元代平民蜡像

然而在不断的传播之中,白莲教的教义逐渐变味,几乎变成“谁当权就反谁”,而且许多信徒还公然借着“弥勒下生”的幌子到处聚众滋事。于是在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下令禁止白莲教。元仁宗继位后虽然予以解禁,但十年之后又被元英宗再次禁止。这一诏令引发了广大信徒的强烈不满,再加上蒙元朝廷对汉族采取高压的统治*,百姓日子过得非常贫苦,朝廷越是禁止,反而越有人认同白莲教的造反理念,并纷纷自愿加入。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场景复原

元朝灭亡后,明太祖朱元璋坐了江山。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朱元璋深知白莲教对自己帮助极大。同时也这是这一点,让朱元璋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清楚白莲教的势力究竟有多大。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同样下令严禁白莲教,而且手段之狠厉,比前朝历代君主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白莲教并没有因为朱明王朝的强力*而消亡,而是又吸收兼蓄其他教派,改头换面以其他教派的名义活动。在永乐年间,有唐赛儿领导的,天启时期有徐鸿儒、王好贤领导的,这些人也都是地地道道的白莲教徒。

▲嘉庆白莲教之乱横轴设色绢本

清朝建立后,前期*比较清明,百姓日子过得也比较安稳,所以白莲教的存在感也就很低。直到乾隆后期,川陕大旱导致大量流民产生,白莲教趁机吸收了大量教众,并在嘉庆年间爆发了几乎席卷全国的大规模。用了九年,清朝才平息了这场空前*。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使清朝开始走向衰落的同时,也使得白莲教元气大伤,再也难以恢复往日规模,转而*为大刀会、小刀会、一贯道、义和团等派别并各自行动,规模也不复从前。随着清末义和团被*,流传近千年且屡禁不绝的白莲教最终日渐衰微,并在*初年彻底消亡。

参考文献:

《元史》《明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42

在中国历史上,白莲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组织。这个组织起源于宋朝,灭亡于清朝。按照一般说法,白莲教的发起人叫茅子元。他仰慕东晋时期白莲社的风气,创建了白莲宗,劝人皈依佛教受戒,还受到宋孝宗的召见。

虽然白莲教起源于佛教,但它跟一般的佛教组织不同。它没有局限于寺庙当中,而是流行一种”结社“的方式念佛。所谓结社,就是形成一个自己的组织团体。

这样的存在方式,对于后来白莲教持续的造反,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因为没有寺庙地产的影响,白莲教造反起来,既没有那么大的目标,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顾虑。虽然白莲教中也有购置田产的人,但总体来说,人数较少。

而且,白莲教吸收的都是以农工商贾为主的庶民。这些人跟官绅士大夫有很大不同。这些人容易对官府朝廷不满。尤其是官吏*,朝局黑暗,很多人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容易选择铤而走险的造反。

这也是白莲教一直受到打压,却没有真正消失的主要原因。

白莲教的最后一次造反,就是在清朝乾隆晚年的时候。这场的确切时间是在乾隆退位太上皇的那一年爆发的。这场爆发的波及了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四个大省,前后持续了九年时间。对清朝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害。直接促使清朝从康乾盛世,走向了衰落。

不过,白莲教自身也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再也没有能力发动起这样大规模的造反。再加上后期社会土壤的变化,直接促成白莲教的衰落和消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42

历史上的白莲教是怎么来的?发起人是谁?


白莲教又称“川楚白莲教”,这是嘉庆年间发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波及四川、陕西湖北三省,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白莲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秘密宗教组织,历史十分悠久。


最迟在南宋初年已出现于江苏昆山,元、明时期有很大发展,分成为很多支派,分别称大乘、混元、收元等名目,成员十分广泛,有农民、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小业主、雇工等,也有一些太监、王府包衣、庄头、绅士、书吏、差役等参加。


白莲教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对清王朝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与他们本身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密切相关。

白莲教内部实行“政体尚*”,建立起严格的家长制统治,等级森严。由于其本身又分成许多别支,故派系的教首只掌握本派的大权,采取父死子袭的权力继承方式,不容外人觊觎。


这些教首的权力和地位,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收门徒的多寡,以纠合人数多者称为大头目,人数少者为小头目。教首的弟子们,随着本身力量即所收教徒人数的不断增长,倾向也在逐步加强。


所以,到了清朝中期贪官污吏横行,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土地,民怨沸腾;加上一些内陆省份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的反清情绪高涨,阶级矛盾激化。白莲教教徒深入农民群众宣传白莲教教义,得到受压迫人民的支持,队伍日渐壮大起来。

白莲教之乱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的研究,1775年,一个名叫刘松的郎中兼术士在湖北西北部宣扬弥勒佛即将降世。他被捕后,其继承者继续宣扬新“劫”期的到来。当局惊恐万分,立刻逮捕了第二位预言者。一支清朝远征军也来搅局,他们的任务本来是穿过湖北,前往西南*苗族起事,但这支毫无纪律的部队一路劫掠,洗劫沿途村庄,*妇女。农民们都说,这是“官*民反”。


1796年,反抗清朝的白莲教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43

对于喜欢看清朝古装电视剧的人来讲,“白莲教”应该并不是很陌生,那么白莲教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只是一群喜欢吃斋念佛的人组建而成的,最初的属于一种介于僧人和世俗之人之间的一个民间群体。发起人是谁呢?发起人是一个名叫茅子元的人。

最早期的白莲教并不是后来的那种半邪教的存在,最开始的白莲教是由白莲社演变而来的,白莲社是东晋的僧人惠远、惠持等人结社念佛的一个小团体。

直到到后来南宋时期昆山县的一个名字叫做茅子元的人拉拢了一群人建立了白莲教。

最早期的白莲教是信奉佛教,硬性规定自己手下的信徒不能偷东西、不能胡乱讲话、不能喝酒、不能杀生,就是这样一个比善教还善良的白莲教,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脱离了创建人茅子元的初衷,逐渐的演变成为了一个邪教形式的教众团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44

历史上的白莲教是从佛教演变而来的,发起人是茅子元。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
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
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