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23:32
澶渊之盟 宋朝大臣王钦若主张迁都□州(今江苏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赵恒亲征。宋真宗*北上。这时寇准倚重的将领是在历次抗辽战斗中屡立战功的杨嗣和杨延朗(杨业之子,后改名延昭)等人。杨延朗上疏,建议“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但末被采纳。宋军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一作览),辽军士气受挫。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催促下,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为之一振。宋、辽两军出现相峙局面。 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讹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宋真宗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辙,不惜代价,于是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交换“誓书”,约定:宋朝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留对方逃亡的“盗贼”,双方可以依旧修葺城池,但不得创筑城堡、改移河道。此外,又约定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帝为弟,宋辽为兄弟之国。盟约缔结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这个也算不上不公平,但是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因为此后宋辽保持和平120多年。 绍兴和议是宋高宗在己方军事占优的局势下,或为了避免钦宗回朝,或为了防止武将专权,而固执地坚持议和,浪费了大好形势,牺牲了一代名将,确实不值!再到后来,几乎都是宋军在军事上失利,而不得不受人敲诈。绍兴和议的出台,并非宋金两国之间局势的需要,完全是出于宋高宗的个人,先不论高宗议和出于何种*目的,和约既已签了,如果绍兴和议一直能执行下去,和平能持续,对后人对历史也算多少有所交待。这样就没有以后的隆兴和约、嘉定和约,估计后世也不会过于批判其丧权辱国。但是,正因为南宋没有军事实力来保障和约的顺利执行,要么对手视和约为空文,要么自己军事冒险而失败,结果成了屡战屡败,屡败屡和,屡和屡毁的恶性循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23:33
太祖时期:《海上盟约》
1、金宋两国地位平等,互致国书,对等交往。
2、金宋两国正式确定了联合灭辽的方针。
3、灭辽之后,燕京(今北京)一带土地归宋。;
4、宋国将每年给辽国的50万岁币转送与于金国。
5、“事定之后,当于榆关之东置 场”,进行互市贸易。
6、双方约定,自盟约签订之后,“不可与契丹讲和”。
熙宗时期:《天眷议和》(宋国称《绍兴议和》)
1、金宋两国以黄河为界,金国将刘豫管辖的河南陕西之地交给宋国。
2、宋国向金国称臣。
3、宋国每年向金国交纳“岁贡银绢共五十万匹两”。
4、金国许归宋徽宗、显肃皇后梓宫及宋高宗母韦氏。
熙宗时期:《皇统和议》(宋国称《绍兴和议》)
1、宋国向金国称臣,宋国皇帝必须由金国皇帝册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2、金宋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二州,属于金国。自邓州西40并南40里属邓州,其40里外并西南吸取属于宋国的光化军。
3、宋国每年向金国贡献银25万里,绢25万匹,于每年春季差人运送至泗州向金国交纳,称“岁贡”。
4、“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
5、燕京(今北京)以南,淮水以北*宋国之人,如果愿意北归,宋国不得阻拦,而燕京以北逃亡宋
6、金国同意将宋徽宗、显肃皇后(郑后)梓宫及懿节皇后(邢后)、宋高宗母韦氏等归还宋国。
世宗时期:《大定和议》(宋国称《隆兴和议》)
1、改金宋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宋孝宗称金世宗为“叔”,宋国皇帝可自称皇帝。
2、“易岁贡为岁币,减十万”。即将“皇统和议”所确定的岁贡银、绢各25万两、匹,改为岁币银、绢各20万两、匹,岁贡改为岁币。
3、“割商秦地”。即在归还大金国海、泗、唐、邓四州地的基础上,在割让商、秦两州地给予金国。金国退出战时占领的濠、庐、和、滁等州地。地界恢复到“皇统和议”时所确定的疆界。
4、“归还俘人,惟叛亡者不与”。即双方各自遣归被俘获之人,双方自愿逃亡对方之人则不在遣返之列。
章宗时期:《泰和和议》(宋国称《嘉定和议》)
1、金宋由“大定和议”的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宋国皇帝由原来称金国皇帝为叔改为称金国皇帝为侄
2、金宋疆界与“皇统和议”“大定和议”相同,仍以淮水中流至大散关为界。金国放弃新占领的淮南及川陕等地。
3、宋国每年向金国交纳岁币银绢各30万两匹。
4、岁币之外,宋国向金国交纳犒军银300万两。
5、双方遣还俘获之人。
6、惩办战争首谋之人,宋国将韩 胄、苏师旦之首函送金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23:33
檀渊之盟、绍兴合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23:34
澶渊之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23:34
海上盟约...宣和二年(1120年)秋....宋金结盟攻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