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1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1:13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1:13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通称康熙皇帝。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妻子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一子,允祥,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薨。二子皆殇,一女。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死后,諡为壳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高氏。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皇后的妹妹,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
子女
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爱新觉罗万黼(幼殇,未序齿)
爱新觉罗允禶(幼殇,未序齿)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2�1,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禕,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胤禛即位
雍正皇帝四十五岁即位,其即位经过至今也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对其继位之说有多个版本。「雍正夺嫡」和「太后下嫁」与「顺治出家」并称「清宫三大疑案」。清朝官方史记所说,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皇帝病逝於北京畅春园内。之前,召七位皇子至病榻前(雍正不在其中,此时正代康熙在天坛祭天),由提督九门,卫戍京师的雍正的舅舅,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隆科多传旨,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康熙遗诏》原文为:「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然而民间传闻康熙皇帝本意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或"传位第四皇子") 而夺得皇位。但此传说有破绽,其中之一是当时清朝内宫事务一般用满文,因此康熙的遗诏一定有满文的版本,皇四子胤禛不可能以汉文的方式篡改满文的遗诏。其次,当时还没有简化汉字,应该是「於」而不是「于」,所以不应该出现可能被篡改的情况。再次,清朝文档应称「皇四子」或「皇十四子」,而不是直接称呼。因此更不会出现被修改还可读通的情况。
此外,一说康熙传位皇四子胤禛的用意是让胤禛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将来继承清朝的皇位。
雍正继位后,对其兄弟手段颇为毒辣,用各种方式进行*。例如皇位的竞争者之一康熙八子爱新觉罗·胤禩是非常优秀有才能的一位皇子,他先被雍正封为亲王,后又打成「阿其那」(有学者认为是「猪」的意思,现在有学者认为是「不要脸」的意思);而康熙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结党,被打为「塞思黑」(有学者认为是「狗」的意思,现在有学者也解释为「不要脸」的意思)。他们即使向雍正上书,也要署名为「爱新觉罗阿其那」及「爱新觉罗塞思黑」。康熙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得知康熙驾崩后,从西宁抚远大将军任上赶回吊丧,雍正却不允许其进城,后又下旨令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对其监禁。雍正所为引起别人对其夺嫡的猜测,为平息传言,雍正下令撰写《大义觉迷录》,但是存在的矛盾之处使人觉得欲盖弥彰,更加怀疑。也有说法认为迷信的雍正死后不随其父康熙落葬於清东陵而葬於清西陵是因为怕死后因夺嫡一事在地下见罪於祖宗。但不少学者认为雍正埋葬清西陵的目的是因为清西陵靠近石料产地,可以节约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