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为什么越来越难找工作?如果疫情持续下去,就业形势会有什么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3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11:15

确实越来越难找工作了。需要直接接触类的行业,例如餐饮、酒店、旅游等等,三天两头受影响,整个行业都不景气,需求自然少。建筑行业,房地产的红利消失,很多房地产相关的工作,都不好做,想要找工作的更难。生化环材,传统找工作难的方向。金融,也不好找了。
互联网,本来是最好找工作的,互联网应该是解决就业的第一大行业(白领)。因为疫情和大环境,大厂也会裁员。现实就是如此。如果想要在这个环境中找到好点的工作,只能全力以赴,早早准备。关于互联网还能不能进,写了一篇文章,这里也直接放上:无论你已经是某厂的员工,还是准备在互联网行业找工作的年轻人,最近一段时间应该少不了各种负面的信息冲击。资本市场上,很多互联网中概股在过去这半年多时间里跌回“前”,在监管与合规的*收紧下,“新贵”们大都不敢贸然出头上市,甚至很多巨头开始“壁虎断尾”,主动减持自己手里控制的其他公司的股份。
劳动力市场最近更是热闹,今年不见了各个大厂年终奖刷屏的热搜,却不断冒出了很多裁员的消息。比如最近在网络上流传出某大厂一个几千人的部门裁员了很多人的消息,甚至这个比例奔着30%去了,不过这个消息并没有被证实,所以这里并没有写出公司名字。这篇文章和你聊聊裁员新闻背后,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应该了解的后疫情环境下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及大厂裁员内情,并说一说跟大家职业发展切实相关的事情。
一、大环境下的认与不认首先要说的是,面对整体的大环境,无论什么行业,先说两个字:「要认」。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高速增长,甚至觉得理所当然会一直增长下去,却不知道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下,与其他国家对比,过去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但这些都是有周期的,宏观经济甚至互联网行业都不可能在整体上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一定会有波动。「要认」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智面对这个变化中的世界。但也要有对于自己境况的「不认」。“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在其特定的背景下遇到特殊的问题,我们左右不了时代的发展,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大环境下我们仍然会有自己的机会。“人间一趟,看看太阳”,反正来都来了,在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下,不如再仔细看看,找点小趋势、小机会,让自己再折腾一下。就像K12教培领域的从业者,在去年整个行业形势变化的时候,有人就坚决转行了,这其实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你因为别人说寒冬了、环境不好了,自己就焦虑,甚至错过各种机会,最终的后果只能自己买单,而别人仅仅是说说而已,暗地里还在努力。很多人喜欢制造焦虑,因为这样更容易有话题性。这篇文章,是希望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让大家明白,整个大环境都不容易。单纯的焦虑没有任何意义,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无论从事哪个方向,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要工作的。不管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需要自己面对,努力找到我们自己的机会。比如知群有个同学做了六年建筑,然后转行做了产品经理,目前做的是建筑信息化的工作。并不是说建筑这个行业完全就没机会,在变革当中,凡是能够提升行业效率的地方,一样会有机会。而如果你做的岗位,二十年前是什么样,现在还在这么做,那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就会成为行业变化里的「成本」。
二、互联网大厂为什么要裁员? 大厂以战养战的时代过去了,扩张-紧缩是普遍模式。先来说一说大厂目前所处的阶段。犹记得移动互联网浪潮方兴未艾之时,很多公司会创造一种*行业、改变世界的宏伟愿景。但大厂经历了与竞品公司烧钱抢流量的时代,各家巨头都各守阵地,大家都面临流量的增量放缓问题,这种时候稳住就很好了,已然不再需要“以战养战”了。类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群雄逐鹿中原的年代,皇帝该养多少兵?当天下利益格局已定,安稳守土、休养生息的时候,皇帝又该养多少兵?历史告诉我们,一旦天下势头稳定,四海八方的土地都有了主,那接下来皇帝要做的核心事情,左手是准备好世世代代躺平收租,右手就是裁军和削藩镇。对应现在的裁员,也是顺理成章——大厂没有那么多新的业务和新的增长了。很多头部公司的某些项目部门甚至是少量正式员工+一些实习生+大量外包来组成团队完成任务。再来说一说公司内部扩张和紧缩的模式。年初的时候大厂要做计划,为了业务的增长以及核心业务的加强会不断尝试新的方向,所以上半年你会看到他们疯狂招人扩团队。到了下半年的年终盘点,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看看上一年业务扩张动作的产出如何,如果很多业务效率太低甚至根本没有必要做,那就要开始控制人手,开始紧缩业务了。这样的扩张-紧缩在公司内部也就是客观规律,任何一家企业几乎很难做到极其精确的预测到每一波变化,都是疯狂试探,尝试扩张,然后往后收,然后再尝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边缘业务、发展不清晰的业务,自然而然就被「优化」掉了。这也是为什么在裁员或者收紧招聘的公司,仍然有一些部门在使劲招人的原因。有一些公司,原本就不应该有那么多人,人太多了,人效降低了,业务进展也不够。人多、效率低,在某些阶段是能够被接受的,美其名曰发展成本。比如在资本市场上所谓的「风口」,各个资本都会抢着在这里砸人投钱。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哪怕有钱,资本也会慎重,公司也会趋向于保守,接下来就是缩减人员,降低成本,确保公司没有风险。
三、互联网还会有行业红利吗?纵观宏观趋势,信息化、数字化依旧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如果你把择业选择放在整个社会进一步数字化、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来看,那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包括狭义的互联网行业就仍然是充满机会和意义的。再观察一下身边,只要以后还有很多人用手机、用各种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汽车等),在各个行业里都用互联网的一些工具和手段解决问题,这个世界仍然不那么完美,就仍然有机会。如果说十年前是在黄金时代,互联网是10倍增长,后来在白银时代是3倍增长,而到了黑铁时代,可能只有1.5倍,甚至1.1倍,1.01倍增长。但是这1.1倍,1.01倍的增长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已经比很多行业要好很多了。 只要还在增长,其实就已经跑赢了很多行业。很多行业现在根本没有增长,甚至还在萎缩,或者说即使是增长的那一部分,也是处于和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化结合的领域和阶段。这也就是过去常说的「互联网+」,互联网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大大超出了这个范畴。我们今天不应该再谈论所谓的「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基础设施和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或者说思维模式和方法,渗透在各行各业。「互联网」这个词也是片面的,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化,一定是各个行业的大趋势。所以如果真谈论互联网的红利,应该考虑的是各个行业在和互联网结合后,萌生出的种种新机会。从疫情爆发开始,互联网肉眼可见地加速在各个行业的泛化,很多新机会就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产生。从整体上来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握住机会,在各个行业里寻找和互联网结合的那1.1倍、1.01倍的红利,大概率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的高速增长。比如最近看到知群同学在校友群里发的知名家具厂商产品经理内推机会,而且还有一位在职产品的知群同学说:「我们目前和养殖业合作,农贸产品还有养殖产品都会重新包装或者用互联网的玩法重新呈现给大家。」未来,大家会在各个行业里看到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们会推动产品创新和商业化,帮助各个行业做得更好。这也是产品经理、UI/UX 设计师、运营等互联网职业的优势,扩展性强,未来的路更宽,可迁移能力比较多。想往这些方向发展或者已经在岗位上的同学,可以通过项目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通过知群积累经验。当你通过这些实战项目掌握了专业的知识体系后,你会发现这些专业技能可以触类旁通,在各个领域和行业都用得到。渴望详细了解这些岗位背后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体系以及实战项目的同学可以点击下面的专栏文章加入知群免费的训练营,我会在每周三的开营直播中与大家见面。在训练营里你会发现很多和你一样寻求职业提升以及各行各业转行的同学在这里和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四、不要低估自己的适应能力我见过一些朋友,总是前怕狼后怕虎,在转换方向上纠结、犹豫、徘徊。例如有人以前是做景观设计的,一方面觉得自己当前的工作发展空间比较小,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往互联网的岗位上转没有优势,时间一拖再拖,很多机会都在自己犹豫时候错过了。其实,很多想要转换方向的人,最好先告诉自己,没有退路,不在这个方向转,也要往另一个方向转。一旦你发现自己有转行的想法,就得抓紧去尝试,尽一切可能让自己多了解信息,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有人在前几年的时候,就听说互联网又又又寒冬了,于是继续做一个自己并不适合或者并不感兴趣的行业,但是到了现在,又继续在纠结,因为原有的方向其实不仅仅是寒冬,而是是西伯利亚的冬天。如果前两年就能果断让自己转换方向成功,现在可能已经找到了某个垂直行业里面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化机会。有时候换个角度,本来我们的选择也不多,既然各个行业都在和互联网结合还有一些机会,干嘛不去做呢?真的有那么大成本和那么大的负担吗?船小好掉头,一家企业可能挺难掉头的,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完全应该具备适应各个领域的能力。我们所面对的机会,也绝对不仅仅是那些数得上名字的大厂。互联网的工作最好的一点,就是在各个行业之间更容易跨越,从做互联网产品到做智能汽车里的产品,说做也就做了,没有很大的障碍。 人们总是会低估自己的适应能力。建议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有可能,多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无论哪个方面,你会发现一开始担心的最后都不是问题。越是主动适应,等到各种变化来临的时候,自己的风险越小。越是怕这怕那,不敢变化,等到哪一天被动变化的时候,受到的冲击更大。希望大家在各种风浪之中,保持理性,把自己的那把剑磨好。当你变得越来越强,你就不会再焦虑,专业是一种力量,能够给你足够的底气。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