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课后习题解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3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2:41

归去来兮辞

【课后练习参*】

一、1.鄙弃官场、向往田园是作者辞官的原因。

2.中间两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的情况,抒发了畅快之情。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抒发了怡然自乐之情。第三层写在农村的出游经历,抒发了轻松愉快之情。

3.这两句包含作者“乐天安命”的思想。

二、本题意在使学生了解文言实词的多种义项。

行1.行走 2.将要 3.离去 4.行为 引1.端起 2.疏导、引来 3.引用

乘1.乘车,坐上战车 2.顺应 3.读shèng ,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4.趁,就着

策1.马鞭子 2.拄着 3.计策、策略

三、此题无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乃瞻衡宇 “衡”通“横”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①觉今是而昨非(古:正确 错误 今:判断词 是 不是)

②悦亲戚之情话(古:真实、知心 今:感情(指男女爱情)

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因日涉以成趣 ②时矫首而遐观

(2)名词作动词用:①策扶老以流憩 ②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②乐琴书以消忧③善万物之得时

(5)形容词用作名词:携幼入室

5.文言句式

(1)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2)介宾短语后置: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将有事于西畴 ④复驾言兮焉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3:59

一方面,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始终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
另一方面,善用对比烘托刻画人物。如项羽优柔寡断(改变进攻刘邦的决定,对范増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不表态,在沛公逃席后依然受璧);刘邦遇事果断(如临危不惧,从善如流,亲往*,立诛曹无伤)。项羽率直粗犷(闻刘邦“谢语”而脱口供出曹无伤,闻樊哙“谯语”而“无有以应”);刘邦则能屈能伸(先破秦而对项羽谦词卑礼,宴会之上受不公平待遇而泰然处之)。项羽不善用人(关键时刻不听范増);而刘邦则对张良,甚至樊哙言听计从,初见项伯,即“兄事之”、“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足见刘邦是多么善于拉拢人,为己所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