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47
刘纯和医官们经过两年多的激烈讨论,终于参照《内经》的19条病机,把两千多年来发现的2175个疾病,根据症状归纳为16个证候群。而在此之前的《普济方》,收集了1960个论点,2175个疾病,778个证候群,好像是面面俱到的医学巨作,其实只是问题的罗列,只能让初学者无所适从;也无法指导临床工作。
刘纯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组织医官讨论确定了16个证候群,这就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由于许多人得病之后,都是不想吃饭,结果是自己把自己饿死;因此还要研究如何让病人想吃饭,以及吃什么饭的问题。因此,除了16个证候群之外,还要加入升提胃气和食疗两个问题。这样算起来,应当是研究18个问题。
本*录了这18个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解释了三分治七分养的具体方法:治疗疾病的基础是七分养。
七分养具体的方法,就是喝山楂100克广木香50克为主方的开胃汤提升胃气,配合以喝肉汤喝果汁吃粗粮不吃细粮油脂的食疗方法。三分治是在七分养控制、缓解疾病基础上的用药治疗。
文章记录了具体的试验过程、16种刘家药物的主要成分,并给出了市场上同仁堂的替代药物。
在本书中,刘弘章先生提倡“上工治未病”的预防重于治疗的思想,并且公布了“养生十条”,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每天从早到晚的生活过程中,应当吃些什么,作些什么。
刘弘章先生告诉我们,“病是自己生!”。慢性病人就是犯了错误的人,不改变错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治不好慢性病。刘弘章先生告诉我们如何有针对性地升提胃气与食疗,控制住慢性疾病的发展。自己动手,就可以令人惊奇地治好高血压、糖尿病、亚健康甚至癌症等各种疑难杂症。 《是药三分毒》刘纯通过以囚试药,研究了5000多种药物和食物的毒性和药性,得出了惊人的结论:中药不是个大宝库,而是一个大杂货铺,充斥了大量毒药和无效药物。
刘太医把5611味药材分辩出六大类。其中急毒药材有132味、慢毒药材有911味、不入药材有565味、乏力药材有3559味、如同药材有301味、可用药材有143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秘的太医黑名单。
许多人把“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当成了吃药中毒是必然的借口。许多药厂知道药物害人之后,就以“是药三分毒”为自己轻松地狡辩;好像你吃了药就必需中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是药三分毒”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古人说的,“是药三分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在1475年说的,他在《药治通法补遗》的原话是:“是药三分毒。唯开胃无毒。盖开胃者排毒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他强调在配制中成药的时候,即便使用的是无毒药材,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只有开胃的药材才是无毒的;因此配制任何中成药,必需加用开胃的药材。
明白了吗?刘纯所说的药是指无毒药材,也就是说,即便是无毒药材,也具有三分毒性;至于有毒药材,那根本就不是给人吃的东西,不能称之为药。这就像污水不能称之为自来水,朽木不能称之为木材,馊饭不能称之为食物一样。
为什么无毒药材,也具有三分毒性呢?刘纯也在《药治通法补遗》里说过:“药以去病。非养人也。故人食之不受。谓之三分毒矣。”这就是说,因为药物不是人体生存必需的空气、水源、食物,而只是用来克服疾病用的;也正是因为药物不是人体生存必需的物质,因此必然被人体排斥。而排斥就要发生异常反应,由此而发生的一切排斥反应都称之为毒性;这就是所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