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4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3:08
闪燃现象一般发生在一个起了火的密闭空间,为一个小火发展成大火的必经过程。因为现场积聚大量可燃物质,当密封燃烧下,产生大量烟雾形成分烟层,分烟层对流至室内其他地方并对这些地方造成辐射热。
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为阴燃。自燃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闪点为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燃点指使能够进行放热反应的物质达到迅速燃烧状态的过程。自燃点指可燃物质在助燃性气体中加热而没有外来火源的条件下起火燃烧的最低温度,亦称为发火温度。
扩展资料
发生阴燃的内部条件,可燃物必须为受热分解后能产生刚性结构的多孔碳的固体物质。如果可燃物受热分解产生的非刚性结构的碳,如流动焦油状的产物,就不能发生阴燃。发生阴燃的外部条件为有一个适合供热强度的热源。所谓适合的供热强度指能够发生阴燃的适合温度和一个适合的供热速率。
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闪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口闪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燃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燃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4:26
闪燃:燃性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出的蒸气亦越多。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着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秒)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除了燃性液体以外,某些能蒸发出蒸气的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其表面上所产生的蒸气,可以达到一定的浓度,与空气混合而成为可燃的气体混合物,若与明火接触,也能出现燃烧现象。
闪点: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蒸气足以与空气构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可燃液体的闪点。闪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如乙醚的闪点-45℃,煤油为28~45℃,说明乙醚比煤油的火灾危险性大,并且还表明乙醚具有低温火灾危险性。
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燃点: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自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6:00
闪点:可燃物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燃点: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时的最低温度
闪燃: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阴燃:没有明火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自燃:指可燃物在空气中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