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4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2 19:45
白的部分有营养,高蛋白,中间的黑色部分不要吃,应该拿掉。建议食用前将蚕蛹一切两半,取出黑心。
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有9个体节。颜色是咖啡色的。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
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蚕茧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蚕蛹可以吃,补充营养。
扩展资料:
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与猪里脊肉相当,且没有过多的饱和脂肪。同时蚕蛹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在人体内利用率较高,是优质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可制作成氨基酸口服液以及营养强化剂等;
蚕蛹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0.9%,其中又以α 亚麻酸居多,具有很好的消炎、抗感染作用,同时对降血压、降血脂以及提高免疫力有益。蚕蛹中微量元素也非常丰富,是高钙高镁的食物。其钙含量是牛肉的76倍,鸡蛋的32倍,可强筋健骨;镁含量是牛肉的4倍,鸡蛋的12倍。此外,蚕蛹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麦角甾醇等活性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蚕蛹,被忽略的营养宝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蚕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2 19:45
在我国,蚕蛹蒸煮入宴已有1400多年历史。据研究分析,蚕蛹含有蛋白质56%、脂肪28%,蛹体含有20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及动物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但是,由于蚕蛹成分较多,处理工艺很复杂,因此,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食用后中毒。
造成中毒的原因有:一、蚕蛹放置时间过久,蚕蛹体内有杂菌污染、繁殖、发酵、霉变,从而产生毒素。二、有些蚕蛹中有“微粒子”病,这是一种由蚕卵、蚕粪传播的变形虫病,这种蚕蛹也可使食用者产生中毒反应。三、蚕蛹虽然经过处理,仍然带有恶臭,说明蚕蛹中已有霉菌、细菌、寄生虫等生长繁殖,从而造成蚕茧内蛹体蛋白变性,分解产生毒素。某些人对毒素敏感性强,就餐前空腹,对毒素吸收得多,就会造成中毒。边吃蚕蛹边喝酒,中毒将更严重。
因此预防中毒的发生必须注意*食用:一、蚕蛹未经处理加工,不可食用,更不可直接凉拌、盐渍即食。二、蚕蛹不新鲜,变色发黑,或呈粉红色;有麻味或麻辣感的不可食用。三、蚕蛹发生异味、恶臭,不可食用。四、蚕蛹放置过久,冷天超过一周,热天超过20~30小时,即不可食用。五、有鱼、虾等食物过敏史的人,不可食用。
中毒者在进食蚕蛹一小时后就会突然发病,先有恶心、呕吐、眩晕,逐渐昏迷。还有人出现狂躁、说胡话、产生幻觉、眼睛斜视。眼阵挛是最突出的症状。同时伴有面部、颈部、躯干部、四肢肌肉阵发性抽搐。病人站立不稳,眩晕呈醉酒状,或视物旋转,或自身感觉旋转,呕吐频繁,严重者往往神志不清。还有人食用蚕蛹后全身皮肤出现荨麻疹,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发现食用者中毒,应迅速将其送往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