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18
成功的关键是必须不断向自我挑战,向他人证明你的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必须先成为一个内在的赢家,然后才有信心去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运动竞技中的冠军及各行各业的获胜者所共有的主要特质,即对自我的内在价值具有的基本信念和对自己潜能的不断挖掘。如果成功有赖于外物支援,将受制于经常性的焦虑。当同事为你的成就庆功时,你也许快意一时,但不久心中会怀疑,他们下回是否仍将如此衷心为你庆贺;若你受到批评时,更会感到受训的伤害与威胁。事实上,成功的概念若仅是指一回完美的表现,或追求一块金牌,那你将永远无法获胜。
显然,天赋、外貌及其他特质,并非人人生而平等,但上天赐予我们丰富的“内在价值”,却能够绵延不绝。人生的竞赛,并不局限在一个竞技场上,而我们每个人的教育程度不一,提供支援的家庭生活及其他因素,也大都非我们所能控制。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都生而具有冠军的品质,那就是所谓的“价值”。
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要学会用一个词——“内在的赢家”,去描述那种能够认知自己的内在价值,而又能够以它为基础去实现目标。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取得胜利的秘诀在于,你必须先是个内在的赢家,你必须认为自己是个潜在的成功人士。
有句格言说得好:“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格言强调,胜利者天生是倾向行动的人。他们将自己视为世界舞台上的演员,而非被动地被他人行动牵制的受害者。
即使失败了,胜利者也宁愿选择一种有声有色的方式失败。如果无法避免失败,就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那是成功者的处事方法。
拳王阿里曾用过这种方法向自己挑战,激励自己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在拳王阿里与弗来奇尔对阵之前,他像诺马士那样宣称自己将获得胜利。这种虚张声势似乎不按常理出牌。在他早期的拳击生涯中,阿里就常预测对手的实力,但那时他是与实力远不如他的人竞赛。现在,阿里是离开圈内多年后再战,而弗来奇尔则是常胜将军。阿里居然仍夸口自己会胜利。他也不只说一次便罢,还重复无数次。
这回,他的预测错了,阿里输了。最后一战他辛苦应战,但失败了。
在这之后不久,阿里被邀请上美国一家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在他被介绍给观众之前,有人怀疑他上台时观众会有何反应。他曾信誓旦旦地说他一定会赢,结果他输了,那确实令人无地自容。
可是当阿里出现时,他受到在场观众真诚的起立致意,热烈的鼓掌喝彩。
他并不被认为是个愚弄自己的人,相反地,被认为是一名勇于挑战自我的勇士,虽然比赛结果并未如他所言,但比起他甘冒大险的勇气,胜负真如鸿毛一般,不值一提。
当然,在阿里的时代之后,那种运动员在赛前夸张的预测,已全然没有价值,因为它确实毫无意义。但是,如果你有胆量声称你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将因此而尊敬你,即使事后证明你错了。
当你继续迈向高峰时,必须记住:每一级阶梯都供你踩足够的时间,然后再踏上更高一层,它不是供你休息之用。我们在途中难免会疲倦与灰心,但就像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詹姆士·柯比常说的:“你要再战一回合才能得胜。碰上困难时,你一定要再战一回合。”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但除非你知道它在哪里,并坚持用它,否则毫无价值。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帕柏罗卡沙成名之后,仍然每天练习6小时。有人问他为何还要这么努力?他的回答是:“我认为我正在进步之中。”
我们得努力工作才能把握住下一个成功的机会。任何一位推销经理都会告诉你,每一个“不”的回答都使你愈来愈接近“是”的目标。“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这句话并非口头禅,只要你努力工作,发挥你的技巧与才能,更大的成功终会到来。需要指出,即使你成功的一天永远没有到来,你仍然是个大赢家。因为你已经有了知识,也懂得面对人生,那是最大的成功。
许多懒惰的人在心理态度方面都有问题。他们吝于在工作或职业上使出全力,觉得如果尽力而未能成功,就会很丢面子。他们的理由是,既然未曾尽力,那么失败了也可以振振有词,不愁找不到借口。他们并不觉得失败又能怎样,因为他们从未认真地去做过。他们时常耸耸肩膀说:“这对我没有什么两样。”许多失败者都是这种调子。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自我挑战、自我突破的精神,你应该选择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你梦想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