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23
所谓“胡人”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从广义上来讲,所有北方、西域少数民族都可以被称为胡人。但是很多情况下,唐代人所说的“胡人”又专指粟特人。粟特人是居于中国和中亚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和“九姓胡”,或者直接简称为“胡人”。
粟特人的故乡在中亚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粟特地区,在粟特地区以“撒马尔干”(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分布着九个绿洲王国,著名的如康国、安国、石国和米国。粟特人使用的语言是粟特语,是东伊朗语系的一支,所以粟特人是被历史学家看作是伊朗文化系统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胡人”的说法出现很早,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战国策》),既有胡服,那么穿胡服的定是胡人了。西汉*家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句子。
这里的胡人,指的是匈奴人,或者说主要是指匈奴人,也包括那些敢和汉室作对的其他少数民族,比如东胡,它因居于匈奴人之东而得名,也有专家认为东胡其实是“通古斯”的转音。东胡后来演变为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
胡人成气候,是在十六国时期。彼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入侵中原,纷纷建立政权。所以,这一时期习惯上又被称作“五胡十六国”。其中,匈奴,鲜卑,羯是游牧民族,而氐,羌则并非游牧。
这一时期,也是胡汉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时期。所谓“邪正不并存,譬如胡与秦”(《晋书》),将汉胡的关系比作正邪两面,不管我们感情上接受与否,客观的说,这种思想一直是这个时期的主导思想。毕竟民族间从排斥到融合,是一个很艰难也很漫长的过程。
一说到胡人,好多人会认为这是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胡人相对于汉人,先进程度较低,风俗也不尽相同,又总是武力*扰边境。对这些人,汉族政权也好,百姓也罢,自然没什么好感,也就说不出什么好话了。
江统在《徙戎论》中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晋书》),已经把他们当做敌我矛盾来看待了。所以后世再提到胡人,不管语气还是情感,在感觉上总有那么一点蔑视、轻侮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