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立克次氏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32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47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是介于细

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

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战壕热。

细胞大小为0.3~0.6μm×0.8~2.0μm,有细胞形态,一般不能通过细菌滤器,可立克次氏体

通过瓷滤器,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2.细胞呈球状、杆状或丝状,有的多形性。

3.有细胞壁,无鞭毛,呈革兰氏阴性反应(除*立克次体外),效果不明显。

4.除少数外,均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宿主一般为虱、蚤等节肢动物,并可传至人或其他脊椎

物。

5.以二*方式进行繁殖,但繁殖速度较细菌慢,一般9~12h繁殖一代。

6.有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大多只能利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产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或有机酸产能

7.大多数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须用鸡胚、敏感动物及动物组织细胞来培养立克次氏体

8.对热、光照、干燥及化学药剂抵抗力差,56℃30min即可杀死,100℃很快死亡,对一般消毒剂及

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9.同时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没有核仁及核膜,属于适应了寄生生活的α-变形菌。基因组很

小,如普氏立克次氏体的基因组为1.1Mb,含834个基因。
10.一般可培养在鸡胚、敏感动物或HeLa细胞株(子宫颈癌细胞)的组织培养物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47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战壕热。

①细胞大小为0.3~0.6μm×0.8~2.0μm,有细胞形态,一般不能通过细菌滤器,可
立克次氏体
通过瓷滤器,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②细胞呈球状、杆状或丝状,有的多形性。
③有细胞壁,无鞭毛,呈革兰氏阴性反应(除*立克次体外),效果不明显。
④除少数外,均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宿主一般为虱、蚤等节肢动物,并可传至人或其他脊椎动物。
⑤以二*方式进行繁殖,但繁殖速度较细菌慢,一般9~12h繁殖一代。
⑥有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大多只能利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产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或有机酸产能
⑦大多数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须用鸡胚、敏感动物及动物组织细胞来培养立克次氏体
⑧对热、光照、干燥及化学药剂抵抗力差,56℃30min即可杀死,100℃很快死亡,对一般消毒剂及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⑨同时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没有核仁及核膜,属于适应了寄生生活的α-变形菌。基因组很小,如普氏立克次氏体的基因组为1.1Mb,含834个基因。
⑩一般可培养在鸡胚、敏感动物或HeLa细胞株(子宫颈癌细胞)的组织培养物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48

立克次体(Rickettsia),或者称立克次氏体是一类细菌,但许多特征和病毒一样,如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通过瓷滤器过滤,只能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繁殖等。直径只有0.3-1μm,小于绝大多数细菌。立克次体有细胞形态,除*立克次体外,细胞壁含有细菌特有的肽聚糖[1]。细胞壁为双层结构,其中脂类含量高于一般细菌,无鞭毛。同时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没有核仁及核膜,属于适应了寄生生活的α-变形菌。革兰染色呈阴性,效果不明显。立克次体取名是为了纪念美国病理学家哈佛·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年2月9日 - 1910年5月3日),立克次在芝加哥大学工作期间发现了落矶山斑点热和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立克次体)和传播方式,由于工作原因,他自己也死于斑疹伤寒。他所发现的病原体被命名为立克次体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48

http://ke.baidu.com/view/24326.ht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