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7:3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9:24
首先,作者在选材方面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虽然作者选择的背景是战争时期,但是却并没有正面描写残酷冰冷的战争场面,而是将主要的笔墨用于战斗打响前的一个小插曲和一些琐碎的生活细节上尽显清新俊逸的风格。
其次,在神话英雄人物的时代,《百合花》却将英雄当成普通人来写。作品中的英雄是个19岁的出身农民的小通讯员,他憨厚、腼腆、带有几分稚气,在年轻女性面前会手足无措,懂得体谅关心群众,散发出平常、亲切的日常气息。
最后,用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传达内心的律动,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突出的艺术特性。例如小通讯员借被子时在年轻漂亮的新媳妇面前慌张得连衣服都刮破了,新媳妇要给他缝,他却羞涩得“高地不肯”,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与当时的心理。又如小通讯员在送“我”去包扎所时步*筒里插了几根树枝,回团部时*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表现了小伙子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依恋。
小通讯员牺牲后,当有人想揭掉小通讯员身上盖着的那床绣满百合花的新棉被时,新媳妇那句气势汹汹的:"是我的"。正体现了人民对战士无私的爱。作者以这样一个鲜明的形象细腻的谱写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那条新被上的百合正是一朵朵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美好之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9:25
《百合花》是一篇将*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它以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性回归和对真善美的呼唤。
它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
创作背景
《百合花》里的人物事件并非来自真人真事,但小说里描写的战斗及战斗的时间地点是真实的。1946年中秋节,总攻海岸之战打响,茹志鹃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她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借被子。战斗开始后,她负责记录那些牺牲的战士的姓名单位,在这过程中不禁设想他们的家庭亲友、他们生前的愿望,以及他们心中的秘密。当时的情景和想法她一直没有忘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9:25
首先,作者在选材方面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虽然作者选择的背景是战争时期,但是却并没有正面描写残酷冰冷的战争场面,而是将主要的笔墨用于战斗打响前的一个小插曲和一些琐碎的生活细节上尽显清新俊逸的风格。
其次,在神话英雄人物的时代,《百合花》却将英雄当成普通人来写。作品中的英雄是个19岁的出身农民的小通讯员,他憨厚、腼腆、带有几分稚气,在年轻女性面前会手足无措,懂得体谅关心群众,散发出平常、亲切的日常气息。
最后,用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传达内心的律动,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突出的艺术特性。例如小通讯员借被子时在年轻漂亮的新媳妇面前慌张得连衣服都刮破了,新媳妇要给他缝,他却羞涩得“高地不肯”,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与当时的心理。
创作背景
茹志鹃她在1958年春天写了小说《百合花》。这篇美丽的作品40年来美丽了许多人的心灵。它被纳入中学语文课本。茹志娟因为写了《百合花》,自己也成了一朵流芳百合,而百合这种名不见经传的草本植物,因为茹志娟而变成千古百合,这都是真的。
茹志娟33岁写了《百合花》,在此之前,她还写过话剧剧本及《妯娌》、 《关大妈》等短篇小说多篇,但影响不大。《百合花》之后,又写过多篇:《高高的白杨树》 、《静静的产房》、《三走严庄》等,也未超过《百合花》。
真可以这样说:百合一开四十年,茹志娟清香为百合。1958年3月号的《延河》,温润的油墨香还没有完全干透,读者们就发现了这道清鲜的文学佐餐,他们争相传递着一个信息:茹志娟的《百合花》值得读。以往战争题材小说往往穿着一个裁缝做的“铠甲”,生硬裹住脆弱。
虽然鲁迅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但是在我国建国初期的文学作品中,谈论情感二字的确很奢侈。无法抒情,只好靠描写紧张的场面来烘托主题。而《百合花》一反“常态”,柔软细腻,剥开外衣,突出灵魂。要的是真性情。
这样,读者的眼界一下子给擦新了、擦亮了。所以,当时的文学评论说:茹志娟是一个创新。清新扑面,这样的小说简直不是写出来的,是刚从山坡上采摘下来的,还带着晶莹的露水呢,嗅一嗅,鲜润透腹。
《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自然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一般说来,在五六千字的短篇小说里写两个人物,是不太容易处理的,但《百合花》的作者处理得很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9:26
《百合花》赏析
《百合花》是一部非战争化的战争小说,故事背景虽然发生在战争时期,但描写的却是在战争宏大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读这篇小说时,我脑海里不时浮现一些画面,“小通讯员在前面脚步匆忙的带着路,我在后面追赶” “他背的*筒里不知在什么时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缀满百合花的枣红底子的新被子”。作者如画家一般将这一切鲜活的展现在我眼前,淡淡的,散发着清香,色彩柔和而不浓烈,调子优美而不高亢。
整个故事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用一缀满百合花的新被子连缀全文,用委婉细腻柔美的笔调去描写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那种纯洁美好又微妙含蓄的感情。
《百合花》写于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有着这个时代的烙印,但与这期间的其他文章相较,风格迥异。十七年文学是歌颂与回忆,百合花也不例外,但他又跳出了这一时期那一种英雄式的人物描写方式。
每当读到新媳妇为死去的通讯员缝补破衣服,每当读到新媳妇在棺材里铺上她的嫁妆那一床缀满百合花的新被子时,一种感动深深萦绕在我心头,久久不散。
一篇佳作之所以流传于世,就在于它能激起人感情的激荡,能历久弥香,这便是《百合花》区别于这一时期其他小说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小说有着太多的*与梦想,有着太多的斗争与*,对人与人之间那种纯美的关系描写反而置之于后,那种用*和口号写成的文字固然让人热血沸腾,但若再次欣赏就味同嚼蜡。
当文学遭遇*,成为其附庸,文学的灵性就会被掩埋,只有抛开这些束缚,重归对人的关怀时,文学才能散发出他的光芒。
《百合花》赏析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最初发表在《延河》1958年第3期。同年,《人民文学》第6期转载。后收入《百合花》、《茹志鹃小说选》等小说集中。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
作品分析:
主题 小说描写了在战争的广阔背景下,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小故事,通过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平凡人物的精心描绘,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揭示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
艺术风格 《百合花》作为一篇在我国当代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小说,其成功主要表现在作家在表现*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说中的小通讯员年仅19岁,参军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一接触便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另一个人物是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作者写出这样一个鲜亮的形象是想以“一个正处在爱情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从而谱写出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其次,小说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独到之处。(1)从选材上讲,作者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也是做暗场处理,不做正面描写。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2)在构思上善于以小见大。作品以新媳妇“那条枣红底上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做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小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3)作者还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刚刚接触小通讯员时,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奇怪的保持距离的作法而“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接下去是“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就这样,小说通过“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由远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浓地刻画和凸现了小通讯员动人的形象。(4)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这篇小说的特点。如小战士*筒中插的树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以及那条百合花被等细节都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前呼后应,这些描写不仅渲染烘托出情境气氛,而且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使作品极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9:26
《百合花》是一部非战争化的战争小说,故事背景虽然发生在战争时期,但描写的却是在战争宏大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读这篇小说时,我脑海里不时浮现一些画面,“小通讯员在前面脚步匆忙的带着路,我在后面追赶” “他背的*筒里不知在什么时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缀满百合花的枣红底子的新被子”。作者如画家一般将这一切鲜活的展现在我眼前,淡淡的,散发着清香,色彩柔和而不浓烈,调子优美而不高亢。
整个故事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用一缀满百合花的新被子连缀全文,用委婉细腻柔美的笔调去描写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那种纯洁美好又微妙含蓄的感情。
《百合花》写于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有着这个时代的烙印,但与这期间的其他文章相较,风格迥异。十七年文学是歌颂与回忆,百合花也不例外,但他又跳出了这一时期那一种英雄式的人物描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