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怎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8:5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5:20

大理古城东西宽约1000余米,南北长约2000余米,南北纵向有三条大街,东西向有五六条小巷。城内房屋皆土木结构瓦顶民居,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大多数街道有引自苍山的清泉水流淌。古城方圆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门楼以及四座角楼。城墙四面设有四道城门,即东门洱海门(又称通海门)南门双鹤门(又称承恩门) 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又称安远门) 城外有护城河 清代多次重修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式结构南北城门对称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城池的布局为棋盘式,南北城门相互对称,门相错,南北有三条街,东西有六条街构成了大理城主要道路格局。

城市的中心偏西,南北轴线不居中形成了西重东轻的城市布局而东西城门相错是采用了白族建筑中的东西南北不取中的原则,城内建筑风格统尺度合宜市容古朴街道四周街街流水户户养花。街巷中的一些老宅花木扶疏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城内依然保存着大量的明清以及*时期的建筑,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间,如蒋公祠,杜文秀帅府遗迹,天主教堂等古迹三坊一照壁是大理白族民居院落的传统布局,青瓦白墙,山水壁画,一派古朴风格。三坊是指坐西朝东的正房和两侧的副楼,正房对面是照壁,即由三方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正方型的小院子也叫天井,庭院中种植花木。三坊一照壁 的民居建筑以院子的形态展示着大理白族文化的悠久古老,建筑背靠苍山面向洱海,大门迎向太阳升起的东方,阳光在第一时向院内传递着灿烂,宁静的院落里装满了光明和温暖。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5:20

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古城第一门——文献楼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公里的文献楼素有古城第一 门之称 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 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颇有诗情画意,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 结构的镝楼 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洋人街——护国路。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5:21

大理古城又名叶榆城、紫禁城、中和镇。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

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

年)古城外有条护城河古城四周有城墙 东、西、南、北各设一门 均有城楼 四角还有角楼。现存的大理古城是在明朝初年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 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 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素有九街十八巷之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的古朴、别致、优雅。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在古城西北公里处,就是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