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2
个人觉得不是,应该只能称之为治世,因为只能说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所谓盛世应该是神宗朝。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从文治上说,仁宗朝对於延续唐及五代制度上并没有太大突破,之所以被称之为盛世,应该是这一时期文臣中出了很多所谓的贤人,然而也许和仁宗本人礼贤的态度有关,但不以仁宗本人的意志为转移,譬如文彦博、范仲淹、富弼等等,而他们对王朝发展的贡献是很有限的,仁宗朝出现的文治上的大事应该首推庆历新政,而众所周知,这个吏治上的改革其作用并不大,对经济发展也几乎没有促进作用,庆历新政中提出的“薄刑赋、修边备”等条款由于没有具体措施而成为空泛之谈,所以仁宗朝只能算是在真宗朝的基础上有所起色,神宗朝的王安石变法则是从意识形态到施政方针的一个整体的改革,科举制度内容的改革和科举教材(《三经新义》)的改革,对六朝以来崇尚清谈的风气是一种冲击,,致使庶族地主的思想*偏向于经世致用,当然由于强大地保守势力,变法派最终未能实现全盘的改制,致使变法失败。然则,熙宁元丰年间文治上的成就应该是比仁宗朝大的。经济上就不说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方向就在这里,各种法令就不逐一例举了。武功上仁宗朝出了名将狄青,在南下平定侬智高叛乱中确实取得了军事上的很大的成绩,然则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仁宗朝却显得不堪,当然这也是文人集团过分强大造成的,详情请参见《宋史狄青传》,这体现了宋朝前期的守内虚外*,而神宗朝在武功上除了峒蛮和交趾等内部军事行动的成绩,更必须要提的是王韶开边,在对外战争(注意这里是还原到宋朝时角度去看)上取得的胜利很能说明问题。这里只能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比较,希望对你用。而且仅代表个人的观点,纯属交流只用,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2
肯定算不上是盛世,首先国家不统一就谈不上盛。第二仁宗青史留名主要是因为‘听话’也就是文人所讲的肯虚心纳谏!第三,软弱。对于范仲淹的改革退缩了,对于文官对武人的压制也退缩了。第四六塔河决口死伤无算是属于人祸。第五,厢兵主要由流民青壮构成,他在位期间数量暴增。第六,西夏是他在位的时候的。第七,契丹叔侄争位内耗是收复幽云的机会,他连试探都没有。第八西夏甥舅争权也是可以利用收复失地的机会,反而让西夏反推。第九,农智高叛乱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后果是霍乱西南的人祸。纵观赵祯的一生真是乏善可陈,唯一被传颂的无非是一万肉羹和皇后织布的故事。驾崩时举国哀痛很平常,历代帝王死去也是举国带孝。隔壁jin正日逝世的时候民众一样哭的死去活来(有纪录片)仁宗之‘仁’首在于听话,次在于不杀士大夫,要是太后亲生只怕不会用‘仁’而会用‘孝’字了。这是一位用士大夫眼光评判完美的帝王!虽然他没有任何政绩,但是能‘纳谏’就是他最大的光芒点!这个典型必须要树立成伟光正!光耀千古,让后来的帝王能以李二和仁宗为榜样‘虚心纳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3
你好
是啊,宋仁宗时期当然是盛世的了,苏轼两兄弟还是宋仁宗这个时候发现的人才啊。宋仁宗当时还说为后代寻到了好的将相之才啊。什么欧阳修啊等等人才都是他那个时期的啊,可见他当时是个很有识人眼光啊,而且那个时期他将国家管理的很好啊,最起码比宋神宗宋哲宗等等的好多啦,虽说宋神宗也有治国之心,可是他不是这块料啊。啧啧
名气不大?你看回答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他啊,知道他的人不多,有很多原因。首先,那些人不喜欢看史书或者没空看史书。其次,现在的电视剧没拍到宋仁宗的题材,所以老百姓就不是太了解,毕竟电视剧的传播力还是很大的。你懂得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4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据研究,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而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20年,中国GDP总量为2286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这是中国GDP占世界比重最高峰。
一般认为,宋朝的军力和疆域不如汉唐明等朝代,但是文化和经济实力较强。相对而言,北宋的真宗、仁宗时代北宋比较好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同辽国达成和议,同各个政权间的边境战争仍不时发生(见重熙增币),仁宗任用范仲淹进行改革,但却没有坚持下去。他并无太大建树。
如果非要说是盛世,那也是体现在经济、文化和人才方面
主要建树:
1.重用狄青,平定南方的侬智高之乱
2.开放社会风气,任用贤人
3.这一时期科技有了大发展,印刷术出现,《武经总要》成书,记载火药的使用。著名科学家沈括也活跃于仁宗时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4
仁是仁宗皇帝的谥号,而“仁”这个字的意思包括孝和无错,说明他执政时期绝对是国泰民安,但是宋朝这个时期并不是最好的时期,前期的宋朝军事还算强,后期的宋朝经济比较发达,仁宗属于过渡阶段,但是就皇帝本人来说 他比之前的名君都要厉害一点,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用“仁”作为谥号的。(PS:谥号是当时的人们给的,并不是自己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