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和”“中正”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0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02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肓焉。
 而中庸、易经“执两用中”,也就是在事物的两端之间,不偏不倚,惟取中正.《易传》阐释“古经”义理,多以“中正”为说,而“中道”、“中行”、“得中”等术语,亦屡屡出现.按照爻位说,每卦六爻分内卦、外卦,故二、五爻为“得中”;阳爻居奇位、阴爻居偶位“得正”,反之不得正.凡得中得正者,无不吉祥多福.
  中正原则不仅贯穿于《易传》释义的始终,也体现在对颜色的取舍上.在所有色彩中,《周易》最推崇*.《坤》卦六五爻辞曰:“黄裳,元吉”.《鼎》卦六五爻辞曰:“鼎黄耳金铉,利贞.”此二爻均居外卦中位,故得“吉”“利”.*在“五色”里介于黑与白的中间,在东、南、西、北、中之位置上,则与“*”相配,所以《汉书·律历志》说:“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之所以在《周易》中得到推崇,就在于它涵有中和、*、中正的意蕴,并由此而使*在后世成为正色和帝王之色.
  执两用中,以中正为贵,既是认识论,也是方*.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中正与两端保持等距离,是最完美的均衡状态,无论偏向任何一端,都将破坏均衡,导致偏斜而使原有结构崩塌;从方*的角度看,中正意味着处事不偏不邪,追求适中与合度,任何的“过度”或“不及”,都无法保持事物的善美状态.《周易》强调“中正”的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02

1.得当;不偏不倚。《书·吕刑》:“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
蔡沉
集传:“咸庶中正者,皆庶几其无过忒也。”

叶适
《答少詹书》:“轻鄙中正平易之论,而多为惊世骇俗绝高之语。”

姚鼐
《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君古文虽本
梅崖
,而自傅以己之所得,持论尤中正。”
  2.正直;忠直。《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东观汉记·申屠刚传》:“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
史鰌
汲黯
之为人。”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公琰
殖根,不忘中正。”
  3.指正直之士。《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4.犹纯正。

扬雄
《法言·吾子》:“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碧山
以和平中正之音,却值

室败亡之后,故其为词也哀以思。”
茅盾
《搬的喜剧》:“声音是和平而中正。”
  5.指正道。《易·离》:“柔丽乎中正。”
高亨
注:“象人有柔和之德,附丽于正道。”《楚辞·离*》:“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王逸
注:“中心晓明得此中正之道。”

傅玄
《傅子·检商贾》:“夫
神农
正其纲,先之以无欲,而咸安其道,

综其目,壹之以中正,而民不越。”
[编辑本段]词:中庸
  【拼 音】
zhōngyōng
  【英 文】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词 性】
名词,形容词,
  【褒 贬】
中性词
  【近义词】
不偏不倚
  【反义词】
厚此薄彼、偏听偏信.
  【释 义】
[名词]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形容词]指德才平凡:中庸之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