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的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14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16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本名犬子,因慕蔺相如之人,故更名相如,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一说为四川蓬安县人。

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也广为流传。

司马相如少年时喜爱读书与剑术,因崇敬战国蔺相如,遂改名相如。汉景帝时,任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梁孝王刘武来朝,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作家相交数年,期间作《子虚赋》。

扩展资料:

《汉书·艺文志》载司马相如有赋29篇,今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鲁迅称其“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近人谭兴国《巴蜀文学史稿》有详细评价。谭兴国认为相如的赋集中反映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的辉煌。它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体现了民族统一富强的追求。

对司马相如晚年遗著《封禅书》也应作如是观。汉武帝晚年的封禅活动,主要是显示*集权国家的力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不能一概否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相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17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原名司马长卿,小名犬子,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四川蓬州(今南充 蓬安)人,一说成都人,汉族,西汉文学家,是汉赋的代表作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有赋29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天子游猎赋》(一般称之为《上林赋》,不当)、《哀二世赋》、《长门赋》、《大人赋》等几篇。就这几篇作品,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几个“第一”。
  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成望门新寡。
  司马相如早巳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
   卓文君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唐代诗人张祜则有《司马相如琴歌》一首,曰:
  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
  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17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她们是如何相识的呢?让我们沿着时空的隧道回到二千多年前……
四川邛崃文君井有一联: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这一副对联赞美卓文君、司马相如的爱情。女人往往把爱情摆在首位,其次才轮到生命、财富、亲情,其他的一切更是十分遥远无暇多作计较,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卓家祖居赵国,赵国的邯郸是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卓家就以冶铁致富,等到秦始皇灭赵国进行统一之际。卓家辗转迁到蜀地的边僻小邑临邛定居,仍以冶铁为业。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法,已成巨富,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
蜀中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孕育了不少出色的文人雅士,司马相如便是其中的一位。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初名犬子,因慕战国时人蔺相如,改名为相如,立志要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汉景帝即位不久,司马相如来到长安,遇到颇有书卷气息的梁王,当时名重一时的辞赋大家邹阳、枚乘、严忌等都追随左右。司马相如十分倾慕,便追随梁王而去。在梁地作赋弹琴,生活过得十分得意。梁王盛赞其才情高华,赐给他一把名叫绿绮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字,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贵乐器。这把琴就是后来司马相如用来弹奏「凤求凰」,卓文君听后夜奔的那把琴,所谓「绿绮传情」使这把琴更富传奇色彩。
与卓文君私奔之时,司马相如的生活并非琴书雅集,诗酒逍遥,风月无边。由于梁王的短命去世,宾客星散,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而家里已是父母双亡,家徒四壁,在无以自立的情况下,他抱着迷茫的希望来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寄人篱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
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眉如远山,面如芙蓉,才貌双全,通晓琴棋书画。文君十七岁时曾许婚窦家,未聘夫死,成望门新寡。文君青年寡居,自然是面对春花秋月,感物伤人,倍感凄凉。

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卓王孙慕司马相如之名声,相如与王吉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主雅客勤,个个微醉。席间,王吉介绍司马相如精通琴艺。相如应邀抚琴助兴,当众弹了两首琴曲,其中一曲即为著名的「凤求凰」,意欲借琴音倾诉心曲,以此挑动文君,表达仰慕之意: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四海兮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将悟今兮开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美丽多才的卓文君在屏风后面倾听到司马相如的琴声,一曲《凤求凰》拨动了她不甘遵循封建礼教而终生寡居的心扉。「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从而与其远走结为伉俪,留下了这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卓文君就是在司马相如十分的失意、潦倒时候,凭着司马相如在她家弹奏的一曲《凤求凰》,在封建时代礼法森严的社会里,不顾嫌隙地夤夜私奔住在客舍的司马相如。更在第二天索性双双驰归成都司马相如老家,可说是情有独钟,或者说情之为物,不可理喻。
对此事,卓王孙自然是盛怒难消。认为司马相如有辱衣冠,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太不争气,夤夜私奔,败坏门风,使他丢尽脸面;更主要的是司马相如是一个穷光蛋。
回到成都,因生活窘迫,文君便把自己的头饰当了。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逍遥生活;卓文君也脱钏换粮,根本不把今后的生计放在心上。
几个月后,他们索性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装素抹,当垆沽洒,不卑不亢,神态自如。而为了爱情永驻,司马相如亦不抚琴,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忙里忙外担任跑堂工作,提壶洗碗干杂活,谈笑风生。如此这般,虽然生活清苦了点,但两人却是幸福美满,丝毫不为世俗所累!
这是临邛市上的一件天大新闻,顿时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消息传到卓父王孙耳中,他感有女若此,实在是对自己脸面上的大过不去,加之经不起亲朋好友的疏通劝解,于是妥协,迫不得已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也有人讲这是司马相如搬出的一套「赖皮」作风,*那位爱脸面的岳父大人就范,于此也可见司马相如没有一般文人的穷酸相,颇具豪情。这也许是卓文君深爱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汉景帝之后,武帝即位。汉武帝对司马相如原来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深为赞赏,拜其为郎。于是司马相如再次来到京师,如此两人便难在一起了。司马相如为郎后,常怕事避事,并不积极争取任职,只以辞赋之长侍从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改换服装,在长安城西南上林苑*打猎。司马相如曾从武帝到长杨宫打猎,便竭尽才智写了一篇《上林赋》,盛赞皇帝狩猎时的盛大场面。举凡山川雄奇,花草繁秀,车马垣赫,扈从壮盛,皆纷陈字里行间。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见之下,拜司马相如为郎官。
此时司马相如在长安踌躇满志,而卓文君则在成都独守空帏,静待丈夫衣锦荣归,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情。
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许以赏赐,消弭了巴蜀两地不稳的情势,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慰。于是,拥旌旗、饰舆卫,声势显赫地回到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当然是一定要绕道临邛去看看的,当地*纷纷出廓相迎,百姓更是夹道欢呼,卓王孙自然是十分光彩,执意挽留这位乘龙快婿与宝贝女儿小住数日。与当年的穷困潦倒,当垆卖酒相比,自然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西南诸夷经过司马相如的宣慰与晓喻,尽皆奉表称臣,按理司马相如功在汉室,应该受到封赏,然而由于他自己困于书生之见,上书谏止汉武帝狩猎,更借谀讽劝,阻挠了汉武帝的兴致,只给了他一个名位清高而闲散的官职。
后来司马相如渐显达,想纳妾,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不过,考证家们言此诗是民间作品。

附:琴歌二首(汉)司马相如

其一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其二
如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风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弦代语兮,欲诉衷肠。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
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
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这才「返归故乡」。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
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
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说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两句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班昭《女诫》)什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
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18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也广为流传。
司马相如少年时喜爱读书与剑术,崇敬战国蔺相如,遂改名相如。汉景帝时,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梁孝王刘武来朝,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作家相交数年,期间作《子虚赋》。
梁孝王卒,他回到故里,投靠临邛令。这段期间发生了“琴挑文君”的故事。在司马相如到了当地后,县太守每日必访,而司马相如起初还和县太守向见,但几日之后不管县太守怎样提议向见,他却始终不许。这样的‘奇闻’在小小的县城迅速的传开了,县城内有两位靠炼铁致富的富豪,其中有全国首富卓王孙。两富豪在家里大摆宴席聘请司马相如,但是司马相如拒绝。两位富豪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这时,县太守主动提出去邀请司马相如,而司马相如则很勉强的来了。司马相如到了宴席上,风采自然夺目。司马相如本人有口吃,但琴弹得非常好,县太守主动给司马相如递上一把琴要其弹奏一曲,这曲《凤求凰》更成令宾客大为赞叹,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也躲在后面偷听。卓文君早就对司马相如有所耳闻,而这次宾宴更是使其对司马相如心动。另一方面,司马相如在宴席结束后,他马上花重金收买了卓文君的贴身丫鬟,让她转达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慕。卓文君马上奔赴到司马相如所住的驿站,司马相如见卓文君到来也立即带着她连夜回到百里之外的老家成都。卓王孙大怒,不分一钱,相如夫妇以卖酒为生。后卓王孙转变,司马相如才得以和卓文君返回成都,成为富人。
后《子虚赋》被汉武帝读到,非常惊叹,犬监官杨得意刚好是相如的同乡,于是报出了相如的名号,皇上召相如问之。相如作《上林赋》。《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汉赋的顶峰作品,其铺陈的描写达到了极致,显示出高度的修辞技巧,但是这也正是缺点所在,使得文章呆板凝重。另外在该赋的用意上尽管有些人认为作者是为了劝谏汉武帝,这两篇赋的结尾也有讽喻之辞,但是赋中的描写渲染了奢侈的帝王生活,极大了满足了汉武帝的虚荣心。[1]
卓文君画像,取自清陆昶辑《历朝名媛诗词》十二卷,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二年)红树楼刻本。
几年后,唐蒙通夜郎,因滥用民力,引起蜀地民众惊恐,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前往蜀地。司马相如作《谕巴蜀檄》,文辞有力,稳定了蜀地局势。后曾屡次上书劝谏汉武帝。但死后却遗下《封禅书》造成汉武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封禅活动。
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症,也就是今日所谓的糖尿病。[2]
《汉书·艺文志》载司马相如有赋29篇,今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作者仍有争论。鲁迅称其“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近人谭兴国《巴蜀文学史稿》有详细评介。他认为相如的赋集中反映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的辉煌。它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体现了民族统一富强的追求。对他晚年遗著〈封禅书〉也应作如是观。汉武帝晚年的封禅活动,主要是显示*集权国家的力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不能一概否定。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