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1:2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26
冬至吃饺子为了纪念神医张仲景。在古代,我国还没有面包。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说法有很多,得到普遍认同的有两个:
其一为纪念“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相传张仲景悬壶济世,看到耳朵长冻疮的老百姓于心不忍,就发明了祛寒娇耳汤,用面皮包裹着药材和羊肉煮给老百姓吃,老百姓冻疮痊愈。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善行,于是就流传下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其二为民俗专家认为冬至是阴阳“交子之时”,所以这一天吃饺子有“顺从天意”的意思。在过去的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冬至这一天好好团聚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狗肉羊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的节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补益身体,以求来年精神抖擞身强体壮。
在江南水乡,则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习俗。这也缘于古代传说,南方的部族首领共工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因这个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后来这种赤豆粥也称为“冬至粥”,其中除了赤豆以外,也加入红枣、核桃肉等,补益身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27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俗话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流传下来的。
为了治疗耳朵冻疮,张仲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一种用羊肉和驱寒药材做馅儿的汤饼,也就是今天饺子的前身。张仲景把驱寒娇耳汤分发给每个穷人吃,人们吃完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不会把耳朵冻伤了。
由于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做了“祛寒娇耳汤”,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27
冬至吃饺子是我们每年这一天必不可少的习俗。而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为百姓煮“祛寒娇耳汤”来医治冻疮。他看到很多百姓的耳朵都冻烂了,然后让弟子在冬至那天煮“祛寒娇耳汤”来医治百姓的冻疮,他用羊肉和一些可以驱寒的药材一起煮,然后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弄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弄给老百姓吃,百姓的冻疮果真全都好了,而饺子的原名也是叫“娇耳”。而每年冬至吃饺子还有“长大一岁的意思”,一家人吃饺子也象征着“喜庆团圆”。吃饺子也一直从那时沿袭到现在,成了传统文化美食,而面包是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古时候更没有吃面包这一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28
因为在中国古代饺子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吃到,而饺子外形类似人的耳朵,冬至表明一年之中最冷的阶段开始,耳朵也最容易挨冻,所以冬至吃饺子也是为了防止冻耳朵,就一直流传下来。而面包是后来才传入中国的,并且中国的面食以米饭,馒头为主,面包在冬天也是硬邦邦的影响人们食用。所以冬至要吃饺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28
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冬至过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并且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说过了冬至,就会夜短日长了。
在古代,民间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冬至节气在一月中的位置,来预测往后的天气。“冬至黑,过年疏。
冬至疏,过年黑”的意思则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