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过午不食”这么一说吗?有科学可行性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5:08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2 03:41

所谓的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但是身体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点,是以太阳升到正中天为准。而不允许吃的喝的还有很多详细的划分,这里就不多说了。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及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法的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的时候。佛在《舍利弗问经》中说:“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是故佛制诸比丘弟子不可非时受食。然而经过了正法、像法时期,到了明朝末年,已每况愈下,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亦谈及:“越地安禅,夜作斋,名曰放参饭,竞为侈靡,胜于午斋,相沿成习久矣!” 减肥原理  早餐:(进食)——胰岛素分泌下降——饥饿感产生   午餐:(进食)——胰岛素分泌下降——饥饿感产生   空腹期:(不进食)——进入燃烧脂肪期   养生口诀:早上吃的像个皇帝,中午吃的像个将军,晚上吃的像个乞丐。(由于晚上运动少,晚饭是不易多吃的)古语说:“晚饭只喝汤强似吃药方”就是这个道理! 值得推荐的六种理由  1、简单——不用刻意挑剔食物,不用斤斤计较热量。    2、方便——面对外食,虽然不能挑剔种类,但是可以选择不吃。    3、弹性——原则上,下午2点以后不能进食,但若是午餐吃的晚,时间可以调整。    4、明显——脸蛋、下巴、腹部、粗腰、瘦身效果都可见。    5、健康——精神好,不容易疲倦,身心轻盈。    6、体质佳——只要能持续进行半年至1年,就能完全改善为“吃不胖体质”。 中医和佛教均提倡过午不食 按中医的十二经气血流注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气血是在辰巳之时,流注胃脾两经的。此两经主消化吸收,时间大约是在上午7----11点。 所以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这两个时辰,应该吃得好,吃得饱。这样对食物的消化才是最好最有效率的。 而到了晚上,气血流注心包三焦肝胆诸经,这时应该让胃肠得到足够的休息。这就是正宗的养胃病之道了。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适量精而少。现在人很多在入夜后大量的进食,导致胃肠系统始终处于超负荷的工作,没能休息好。于是就由此表现出种种亚健康来,如食欲不振,动者乏力,嗜睡等等。均是过度进食所致。很多胃病的人,按中医的理论,是脾病。吃了东西后,老是消化不良,窝在上腹,感觉奄奄一息,无精打彩,吃了就想睡,所谓的食困。其实是过度饮食,或者饮食没有规律造成的脾病。 中医里的脾,并不是现代医学所谓的脾脏。脾主运化,散布精微,化生气血,主升。胃主受纳,主承降。脾胃合而为一体,为后天健康的本源。是人体的能量来源,是发动机。 脾的运化,是指脾气有主管消化水谷,使之变化成精微并输送到人体的各部。按照现代科学的解释,脾的功能实际上是现代医学上小肠的功能。肚子里的小肠吸收转化食物,还包括一部分肝脏合成能量的作用(这一部分中医称为肝主泄,知肝病而必治脾)。 因此过午不食,能使脾得到很好的休息自壮。当然不是真的说过了中午就不吃饭了,而是晚餐要少吃,夜里让小肠得到很好的休养。就不易出现食后困睡,中医所谓脾气不足,易为食困,食苔上每表现为湿困。 小肠本身又分泌很多肽类激素,其中许多成分与脑里的相似。胃肠激素对生命的影响正成为下一下科学焦点。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律海十门》八戒近住分别门第四 云: 一日夜不晚黄昏食,若过中食界限,乃至明日东方日出之间,于乾饭、饼饽汤面等熟食之食物弃舍不食,则身安息调、健康永年、世福绵远、悲他有情、而后速出三界。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能减饮食习气,则世系渐脱故。

这都是说饮食要淡薄(甚至过午不食),才能身体健康、修行有成。

胎儿在母体是用肚脐吸取养分与氧气,是腹部呼吸;人长大后呼吸部位上移至胃中部,老弱后则用肺部短程呼吸。修行者目的是回复年轻活力,这需要恢复用腹部呼吸。腹式呼吸能把丹田开发出来,但若吃得太多,则会雍塞丹田气道,故持过午不食,能让丹田复活,则生机长存。

再有,过了中午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吃了食物会使人阴气加重。早晨是天食,中午是佛食,晚上是鬼食。过午还食会使胃和大小肠内堆积垃圾,所以过午不食,是清肠的最好方法,因小肠和心互为表里,肠清则心清,心清才有利于修行。

吃饭过饱或过了中午还吃饭,会使经脉不通。经脉不通,则身疲困乏、心地闭塞;心地闭塞,则道业荒废。

5-7点吃晚饭,则使肾经不通,无法后转上升起命门火,形成污秽之精,助长爱欲;

7-9点吃,使心包经不通,无法清除心脏周围邪气,久之,正居其内的心不能主神明,大脑思维被心包内之邪气所控制;

9-11点吃,三焦百脉不通;

11-凌晨3吃,点胆肝负担重,解毒换血功能下降,严重时影响睡眠,到了第二天凌晨寅时阳气不易升起,到了卯时,肠道淤积的浊物难以排除,在体内形成毒素,进入血液和脏腑百骸,辰时巳时的最佳吸收营养阶段不思饮食,形成恶性循环,到了午时心负担重,阴阳相交不利。

所以过午不食能保持头脑清醒、清心寡欲,身心清宁。

必须说明的是:过午不食是佛教修行的一种修持方法,佛家叫做【持午】。严格的说这是不宜普及的,为了避免误导,这里不作解释。持午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修自己的清净心,心清净妄念少,有了禅定基础,在禅定状态下自然不会觉得饥饿,也就自然达到了斋日持午的境界。

随便就想来个【过午不食】,会搞坏身体的,慎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2 03:42

个人观点:有可行性,但一部分人不适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2 03:43

  不科学
  古人的养生之道便是过午不食,其实这是比较适合古人的方法,因为古人4、5点起,天黑六七点就休息,但现代人的作息习惯已经大大不同,很多人10点之后还不睡,因此这种方法其实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健康习惯的。
  过午不食控制了热量的摄取,有一定的减肥功效,但时间稍长,容易营养不良。过午不食起源于古代,并不适用于现代人。古人吃两顿,那是因为他们起得早、劳作多在白天,早一顿、过午一顿,没有夜生活,天黑早早睡觉,形成习惯了两顿即可。而现代人晚睡晚起,过午不食其实就是在克扣身体的“粮饷”,时间一长容易营养不均衡或引起胃病,损伤健康。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