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27
《孙子兵法》第6篇《虚实篇》。孙子(生卒年不详),名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
本篇主要是讲,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作品原文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字句详解
趋战:趋,快步而行。趋战,仓促应战。
致人而不致于人:致,招致。人,这里指“敌人”。致人,招致敌人,可引申为调动敌人。致于人,被敌人所调动。致人而不致于人,能调动敌人而自己却不被敌人所调动。
出其所不趋:出,指出兵。出其所不趋,我军出击的地方是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
趋其所不意:我军奔袭之处,出乎敌方意料之处。
微乎:微,微妙。乎,语气词。
为敌之司命:司命,命运的主宰。为敌之司命,能主宰敌军,指挥敌军。
冲其虚:冲,冲击。虚,空虚,这里指防守薄弱。冲其虚,冲击敌军防守空虚的地方。
画地而守:画,界线。画地,画出界线,画地而守,据地而守。
吾所与之地不可知:所与战,指我军将要与敌军作战。不可知,之敌军不可知。敌所备者多,备,准备,指兵力防备。
备前则后寡:用兵力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便少了。使人备己:使别人防备自己,使敌人防备我军。
千里而会战:奔赴千里与敌军交战。
越人之兵虽多:越人之兵,指越国的军队。孙武曾被吴王任命为将,当时吴国与越国正在争雄。所以他说越人之兵虽多。
奚益于胜败:奚,为何。益,益处。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策,策算。得失之计,指敌方计谋的得与失。
形兵之极:形兵,伪装示形于敌之兵。极,极点。形兵之极,我军伪装示形于敌军达到了最佳状态。
应行于无穷:应,适应。形,形势,这里可指“敌情”。应行于无穷,战术应适用敌情的变化无穷。
夫兵形象水:用兵的规律就像水流的规律一样。
兵无常势:用兵打仗,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
日有短长,月有生死:一年之中的白天有的长,有的短;月亮在一月之中也有盈有亏。
原文译文
孙子说:凡先到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战地而仓碎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己来上钩的,是以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以各种方法阻碍的结果。所以,敌人休整得好,能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给养充分,能设法使它饥饿;敌军驻扎安稳,能够使它移动。
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行动要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而不疲困的,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人及其没有设防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的,是因为攻击敌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往的地方;防守必然巩固的,是因为扼守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怎样防守;善于防御的,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
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声息。这样,就能主宰敌人的命运。
前进时,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因为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及的,是因为退得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所以,我若求战,敌人即使坚守深沟高垒,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若不想交战,即使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