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0: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06
1、英、美等国采用的全面收益表格式。综观英、美等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颁布的有关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全面收益大致采用了以下三种报告方式:
1)两表法。除收益表外,增加一张业绩表,英国、美国和IASB对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集中表现在:在传统的收益表或损益表基础上增加一张全面收益表或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将分散在传统财务业绩报告之外的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聚集到第二张财务业绩报表中来,以便使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全部信息。
2)一表法。即扩展损益表。在损益表的净利润下,列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最后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3)权益变动表。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新西兰和IASB都允许采用权益变动表报告其他全面收益,要求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2、我国讨论较多的全面收益表格式。在我国,理论界中受到普遍关注的全面收益表格式如下。
一、净收益(来源于收益表末行数字)
二、漏计的已实现的持产利得或损失 加:已实现的持产利得 其中:现金捐赠收入 三、误计的未实现的持产利得或损失 加:未实现的持产利得 其中: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 计提的应收、预付款损失 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 计提的长期投资跌价损失 计提的固定资产跌价损失 外币期末重计量产生的汇兑损失 减:未实现的持产收益 其中:外币期末重计量产生的汇兑收益 四、调整后的净收益
五、净收益(来源于净收益末行数字)
六、未反映的净资产变动 其中:非现金捐赠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七、全面收益
本文认为,这种全面收益表模式中有三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债务重组。目前的利润表模式下,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均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债务人用以偿还债务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债权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按照全面收益表的理念,债务重组收益应计入全面收益中。但在该全面收益表中,这一项目并未得到反映。
2)非货币*易。《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规定,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易,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这一规定,在现行会计制度下,不确认资产置换损益,企业在编制全面收益表时,应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全面收益表。然而这一项目也未在该全面收益表中得到反映。
3)会计*变更累计影响。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变更按追溯调整法计算累积影响数,按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在处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时,用更正的金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计入未分配利润中。这两个项目未计入当期利润表中,在上述的全面收益表中也得不到反映。本文认为,这两项差异应在全面收益表中列示。因为上述两项差异影响各期未分配利润,影响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数值,应该在全面收益表中得到体现。这两项差异是以前年度累积下来的,与本期经营没有多大关系,故不应将其放入利润表中。按照全面收益表的要求,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应计入全面损益的非常项目,这样才体现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的勾稽关系。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全面收益表(单报告式)中,这两个项目均以税后影响数调整净利润,计入全面收益中。
如上所述,我国目前受到关注的全面收益表基本上能分别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收益和财务收益。但由于此全面收益表对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和会计*变更累计影响因素并未考虑进去,因此,它还是不完整的。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完善,还应增加全面收益表的项目。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在时机成熟后,分别编制经营收益观下的利润表和损益完整统计下的全面收益表,以替代当前单一的利润表。这样,通过经营收益反映当期的经营业绩,通过全面收益反映当期全部经营业绩和其他财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