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5 09:48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5 14:10
快闪是“快闪影片”或“快闪行动”的简称,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为,然后迅速离开。
在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交流减少背景下,“快闪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待。首先,从表面看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量;第二,就是缓解生活中的压力;第三,现代社会年轻人会常感觉到“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即没有生机地活着。年轻人精力充沛,但很多时候无处消耗,快闪运动提供了平台,宣泄青春情绪,于是风行起来。人生下来就有展现自我的意识,婴儿的大哭也是一种需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回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5 11:18
快闪是“快闪影片”或“快闪行动”的简称,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
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为,然后迅速闪开。“快闪行动”初期是纯为搞笑或是膜拜纪念,而后,当“快闪行动”被制作为专业的“快闪影片”之后,在网络有很大的传播影响力,在公益、商业等各个领域充分的发挥了不少正面作用。
“快闪”于2000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快闪最早起源于2000年3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大多带给人们惊喜、温暖和快乐。
举例
2003年8月,有人发起全港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器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5 12:52
一大群“普通”的人在公共场所用特别的方式引起别人注意,最后又像普通人一样散去追问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5 14:44
镜头拍照追问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