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竑的人物生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9:5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2:18

景泰四年(1453)正月,因为灾异频繁出现,正是春天却非常寒冷,王竑上书说:“请下敕令责成诸臣痛加自我修身反省,减少刑罚和征敛,停罢无益的工程,严戒无功之赏,散财以收民心,爱民以培植国家根本。陛下应更加亲近儒臣,讲道论德,进用君子,斥退小人,以挽回天意。”他并且还请求罢免。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遂下诏修身反省,征求直言。
在此之前,凤阳、淮安、徐州发大水,路上饿死的人相望,王竑上疏汇报,不待朝廷回报,便开仓赈济。至此山东、河南的饥民来就食的群集而至,仓米不够赈给。只有徐州广运仓还剩有储粮,王竑又想开仓全部发出来,掌管仓库的宦官反对。王竑前去对那个宦官说“:百姓早晚都有为盗的可能。如果你不听我的,万一有变,我就先杀了你,然后自请死。”宦官害怕王竑的威名,不得已答应了。王竑于是自己*自己专擅之罪,并说:“广运仓所存的粮食仅够支三个月,请令犯了死罪以下的人,准许他们输纳粮食到灾区以赎罪。”皇上又命侍郎邹干带着库金驰往灾区,听凭王竑相机处理。王竑于是亲自巡行灾区,散财赈济,财物不足,便令沿淮上下的商船,根据船只大小出米,王竑最后救活了一百八十五万多人。他劝富民出米二十五万余石,赈给饥民五十五万七千家。拨给耕牛和种子七万四千余,使五千五百家百姓得以复业,安抚了从别的地方流入的饥民一万六千余家。病者给药,死者备棺,饥民所出卖的子女全部帮他们赎了回来,想回原籍的人还给他们提供路费。人民都忘记了饥饿,纷纷歌颂王竑。当初皇上听说淮安、凤阳饥荒,非常忧虑,后来收到王竑因开广运仓而*自己的奏疏后,很高兴地说:“贤哉都御史,他将救活我的百姓了。”尚书金濂、大学士陈循等人都称赞王竑的功绩。这一年十月,王竑就地被升为左副都御史。当时济宁也闹饥荒,皇上派尚书沈翼带着库金三万前往赈济。沈翼只发放了五千两,剩下的交回京库。王竑*沈翼奉命出使而没有成效,请将剩下的黄金仍用来换米备赈,皇上听从了。
第二年二月,他上书说:“近年来饥荒频繁发生,人民严重受困。最近冬春之交,从淮河到海冰冻四十余里,人畜僵死者有一万多,贫弱的人卖妻卖儿,强悍的人肆行抢夺,百姓衣食之路断绝,只好到处流离。陛下端居九重,大臣安处廊庙,不能看到这些情景。如果亲眼看到这样的情景,没有不为之落泪流涕的。陛下继位以来,并非不敬天爱民,但天变民穷却十分严重,臣私下担心圣德虽修但还不到家,大伦号正但还不纯厚,贤才虽用但还没收到成效,邪佞虽去但还没彻底铲除,仁爱虽施但百姓还没普遍得到实惠,财用虽省但皇上的供给还没有节省,刑罚虽宽但冤案还没得到平反,工程虽停但工匠还没得到休息,法制虽颁但奉行时还有的做了更改,赋税虽免但有关*还有的进行牵制。这些只要有一项,都足以影响天和,招来灾变。衷心希望陛下敬修德行以刷新*。敬重天命,效法祖宗,端正伦理,笃实恩义,戒除逸乐,断绝异端,这样就表明有诚心修德了。进用忠良之士,疏远邪佞之徒,公正赏罚,宽免赋役,节俭财用,戒除聚敛,辞退贡献,停罢工役,这样就表明有决心图治了。如果这样做了而灾变仍然不息,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皇上褒奖采纳了他的意见,敕令内外百官共同进行修身反省。 天顺五年(1461年),孛来入侵庄浪,都督冯宗等人出去讨伐。因李贤的推荐,皇上起用王竑,恢复原官,命他与兵部侍郎白圭参赞军务。第二年正月,王竑与冯宗在红崖子川击退孛来。白圭等人回京,王竑仍留下镇守。到了冬天,才把他召回。第二年春,又命他总督漕运,巡抚淮安和扬州。淮人听说王竑再来,欢呼迎拜,数百里不绝。
宪宗即位后,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人共同推荐王竑和宣府巡抚李秉可当大任。皇上交给廷臣讨论,尚书王翱、大学士李贤请听从萧、吕等人的意见。皇上说“:古代的人君通过推梦占卜来求贤才,现在朕难道就不能听从*的取舍吗?”马上召王竑回来任兵部尚书,李秉为左都御史。任命下达后,朝野相庆。 兵部清理贴黄缺官,王竑偕同各大臣推举修撰岳正、都给事中张宁,被李贤反对,竟把这两人派出任外官,并废除了朝臣会举之例。王竑愤然说道“:我还能坐在这里吗?”马上称病求退。皇上正信任王竑,便优诏安慰挽留他,每天派医生去给他看病。王竑却请求得更为急切。九月,皇上命他退休回去。王竑任尚书一年,称病在家有四个月,人们因为朝廷未尽其用而感到惋惜。他走后,中外大臣推荐他的奏章不下一百篇,都没被认可。 王竑居家二十年,弘治元年(1488年)十二月去世,终年七十五岁。正德年间,赠予他太子少保,谥庄毅。淮人立祠祭祀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