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5年的历史大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9:5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2:18

荆襄流民
明朝中期,随着土地兼并的剧烈和赋役的苛重,加之连年不断的饥荒,流民渐多。湖广荆襄地区即为流民的重要聚居地区。洪武初,明廷恐这里的流民聚众,派重兵剿除该地,试图禁止流民进入,设立了以勋阳为中心,西到终南山东端,东南到桐柏山、大别山,东北到伏牛山,南到荆山的禁区,并于天顺八年(14)专设湖广布政使参议一职,专管流民事宜,但并不能控制流民的涌入。到成化初,入山垦荒开矿者已达一百五十余万人。明廷多次强令逐散,流民在走投无路之下,于成化元年(1465)三月在刘通、石龙、冯子龙领导下于房县大石厂立黄旗,占据梅溪寺称汉五,国号汉,年号德胜,任命了将军、元帅等职,拥众数十万,分兵进攻襄、邓、汉中,大获全胜,明廷大为震惊,宪宗诏命抚宁伯朱永为充兵官,兵部尚书白圭提督军务,太监唐慎、林贵监军,会合湖广总兵李震、副都御史王恕前往*。成化二年三月,义军在梅溪附近打败李震、杀都指挥以下军官三十八人。五月,白圭率兵从南漳、远巡、房县、谷城四路进*梅溪,刘通率义军转至寿阳,与明军激战两天,刘通被俘,义军中男子十一岁以上者皆被杀,共一万余人。六月,石龙率部分义军转至四川,攻下巫山、大昌,杀夔州通判王祯、奉节县典史及百户二百余人。十月,白圭遣指挥使张英诱降,刘长子缚石龙投降。十一月,石龙、刘长子等义军首领七十三人及其家属五十二人被斩,失败。六年十一月,荆襄流民又在李原、小王洪领导下。李原与小王洪均是刘通之部下,后称太平王、流民附和者达百万人。宪宗诏命都御史项忠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与湖广总兵官李震前往*。项忠又增调土兵、共合二十五万人,分八路进攻义军。同时遣人入山诱流民出山复业,使大批流民出山,削弱了义军的力量。成化七年七月,李原在均山、小王洪在均州被俘,大批流民被*,死者枕籍山谷,而被诱出山的流也也在还乡途中死去。荆襄流民复又失败。
减孔子子孙田租 成化元年(1465)四月安一,曲阜孔子第五十六代孙克晌以子孙繁衍,人口众多,日用不给,乞免应纳之租。宪宗下诏:孔子有功于万世,其子孙理应优恤。遂减其田租之三分之二。
四川山都掌少数民族
山都掌系永宁宣抚司所辖,是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正统、景泰年间即有。成化元年(1465)三月,这里的少数民族复又,分别占领了江安、合江等县。成化三年六月,宪宗诏命襄城伯李瑾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太监刘恒监军,晋兵部侍郎程信为尚书,提督军务,前往*。李瑾等经珙县至戎县,合贵州兵合攻大坝,得胜而归。但义军等官军退后,复又攻占合江等九县。明廷拟发大兵前往*,程信认为此地山势险恶,必有土兵为向导,不宜轻进。成化四年四朋,宪宗诏令东川(今云南会泽)、芒部(今云南镇雄)、乌蒙(今云南昭通)、乌撒(今贵州威宁)等府土兵至四川,并调湖广兵和南京战马一千余匹供程信调用。当时义军已攻占上、下罗计,*近永宁,程作乃令游击罗永忠等由永宁分道并进,义军不敌而败。官兵乘风纵火,先后焚烧二千余寨,斩杀三千余人,俘一千余人,并改大坝为太平川长官司,设官抚治。
韩雍*大藤峡瑶壮族人民
景泰七年(1456),瑶族人候大苟率领瑶、壮族人民,聚众至数万人,攻克数郡县,到天顺年间,义军势力发展到广东高州、廉州(今广西合浦)、雷州(今广东海康)等地,并于天顺七年(1463)攻克梧州城。成化元年(1465)正月,兵部尚书王竑荐右佥都御史韩雍可以胜任征诗之事。宪宗乃诏命都督赵辅充总兵官,为征夷将军,太监卢永、陈宣监军,韩雍赞理军务,发兵十六万前往*。十一月,韩雍分兵五路,首先攻下修仁、力山(今广西蒙山西),杀义军七千余人。又分两路进军,一路从北面象州、武宣方向,一路从南面桂平、平南方向,攻至大藤峡口。十二月,义军顽强抵抗,但众寡悬殊,候大苟被俘牺牲。明军对各族人民进行了血腥*,血洗大藤峡,积尸如山血如川。韩雍斩断峡中之大藤,改其名为“断藤峡”。宪宗诏令韩雍进右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成化二年,候郑昂复又率义军余部攻占浔州城(今广西桂平)及洛容(今广西鹿寨)、北流二县,宪宗又命韩雍前去*。其后,瑶、壮族人民不断发生,韩雍亦有“终难靖乱”的感叹,一直到成化八年,这次才被*。
赵铎
赵铎(?-1465),四川德阳人。初与绵竹人徐贵有仇,为徐贵诬告通盗,受官吏*,遂于天顺八年(14)。当时川中小股义军,如天涧沟杨瓒、汉川僧悟升、花溪陈焕章、连山河黄鹞子俱接受其领导。于是赵铎称赵王,设置安将军、席评事等官。进行流动作战,多次攻陷县城,杀长吏。其活动区域以川北为主,南到内江,东到湖广荆襄一带。宪宗诏命巡抚汪浩率官军入川*。成化元年(1465)五月在彰明(今四川江油)中伏战死。失败。
定西域诸国及哈密入贡之制
成化元年(1465)正月二十日,西域诸国及哈密遣使来贡。礼部尚书姚夔等上言说:哈密贡马二百匹,而使人乃至二百六十人。以中国有限之财,供外藩无益之费,不宜滥行。于是乃下廷臣议,定其一年一次入贡,每次不得过二百人。十月十二日,因哈密失国,流民以入贡之名大批涌入内地,各地不堪重负,再次申令哈密贡使不得过二百人,癿加思兰(今甘肃敦煌北)五十人,吐鲁番、亦力把力(今北)等三年或五年一贡,每次不得超过十人。
任礼逝世
任礼(?-1465),字尚义,河南临漳(今属河北)人,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山东都指挥使,永乐二十年(1422)擢都督佥事。仁宗即位,命掌广西都司事,寻改辽东。宣宗即位,进都指挥同知。正统初进左都督,正统元年(1436)佩平羌将军印,充左副总兵镇甘肃,以破阿台功封宁远伯。景泰初提督三千营,以老致仕,后起复守备南京,掌中府事,成化元年(1465)正月二十三日卒,赠宁元候,谥僖武。
开纳粟之例
成化元年(1465)正月,宪宗诏命户部右侍郎薛远整饬两广军饷,薛远请开纳粟之例。宪宗批准施行。具体规定:其一,两广大小衙门三年六年考满*,许令纳米就于本布政司给由。其二,两广两考役满吏典有能纳米一百石者,送部免其办事,就拨京考,纳米三百石者,免其京考,冠带办事,纳米一百五十石者,于本布政司拨补,三考满日是,赴部免考,冠带办事。其三,两广军民舍余人等照纳米则例运于用粮处所,给授散官。其四,两及湖广、江西为民文职官备米一百五十石运于用粮处所者冠带闲住。其五,淮浙广东等处盐运司,提举司天顺七年(1463)存积见在引盐,就彼定拟斗斛出榜召商中纳。其六,两广等处放回依亲监生坐监三年以上者纳米一百五十石,未及三年者纳米二百五十石,免其坐监,起送听选,其听选给假回还者纳米一百石,不拘挨次,就便选用。其七,两广儒学考试不中生员廪膳纳米五十石,增广纳米三十石,免其充吏,放回宁家。
张黼论冗官之弊
成化元年(1465)六月初八日,监察御史张黼上言:近户部上奏欲于河南、山东、陕西、湖广四布政司各添设参政参议一员,顺天并直隶各府及四布政司各府各添设同知一员,专职抚民劝课农桑。建官用以安民,官多*扰;立法用以除奸,法出则奸生,故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兴一利不如除一害。今户部所言固有其理,但亦有弊。朝廷置布政司府州县官,无非劝课农桑,修举庶务,以安养斯民,何用专设农桑之官?况今水旱不断,民多饥窘,正当苏民省费之时,所以不宜多设官职,宪宗采纳张黼之议。
疏理钱法
成化元年(1465)七月十二日,宪宗诏令疏通钱法:凡征商税,钱、钞中半兼收,每钞一贯折钱四文,无拘新旧与年代远近,全部验收,以便民用。
袁芳上言救灾之策
成化元年(1465)七月二十六日,户科等科给事中袁芳等上言:多年以来救荒无术,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转死,丁壮流移,至今南阳荆襄等处流民不下十万,而南北直隶、浙江、河南等处或水或旱、夏麦绝收、秋收无望,米价昂贵,百姓饥窘,恐来春必有死亡流移之患,聚众*之祸。乞行统计缺食者之多寡,所在粮仓之有无,设法赈济。另劝存有余粮之大户放贷,按年计息,官府为之立据,待来春收获一并归还。停止各项工役,免去灾区之税粮。饥死路旁者即速掩埋。宪宗诏令户部议行。
萧维祯致仕
萧维祯(?-1472),名肇,以字维祯行,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刑部主事。正统中录囚直隶等处,未几升郎中,又升大理寺丞。土木之变后进少卿、卿。景泰三年(1452)加太子少保,景泰四年升右都御史。天顺初调南京,历刑、兵部尚书。成化元年(1465)八月致仕。成化八年三月十五日卒,谥文昭。通敏有才干,读书通大略,为时论所称。
王竑致仕
王竑(1414-1488),字公度,号戆庵,致仕后改号休庵。其先祖为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后其祖父王俊卿因事被发配至甘肃河州(今临夏),遂以河州为其籍。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为为豪迈有节,正色敢言。正统十四年,在京师保卫战中为右佥都御史镇守战略要地居庸关,精简兵马,罢免庸将,边防为之一新。景泰元年(1450)四月,巡抚淮安、扬州、庐州(今安徽合肥)三府和徐州、和州(今安徽和县),并兼理两淮盐课。凤阳、淮安、徐州等地大水灾,王竑尽力赈抚,博得了代宗的赞赏和百姓的拥载。天顺元年(1457),王竑以铲除太监王振及其余党事而为石亨辈所恶,遂被降为浙江参政,后又被遣送回里。天顺五年,大学士李贤复起用王竑抵御鞑靼孛来的入侵,王竑与都督冯宗大败孛来。六年,复命竑督漕抚淮安、扬州等府,淮人闻竑再至,欢呼迎拜,数百里不绝。成化元年(1465),升为兵部尚书。因与李贤不和而于同年九月十五日致仕,居家二十余年,于弘治元年(1488)十二月初三日卒,年七十五岁。正德年间,赠太子少保,谥庄毅。
项忠进言求贤
成化元年(1465)九月十八日,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项忠上求贤三事:其一,为治莫要于求贤,得人莫严于考课,现在考察官吏,不称职的被罢免了,而能干的却未见升迁。他建议吏部挑选巡抚和按察使中优秀者量为擢用,或给以勉谕,以示嘉奖。其二,至重者将,至危者兵。而今日之陕西边帅,遇敌畏缩不前,这与智勇不全有关,但关健在于手中没有掌握生死大权,况且两军交战,有生有死,如不军法从事,谁肯轻生以御敌?今吏卒只怕敌人,而不怕总兵号令,原因在于总兵之权太轻。假如使吏卒害怕总兵甚于畏敌,进可生退则死,则必克敌。他建议敕给总兵以权,军中如有违令者,一律军法从事。其三,选将不必拘于答策。国家举将才已一年有余,骑射之职尚无人应诏,况且有大将之才的人呢?陕西风土强劲,郭子仪、李晟之辈皆出此出,弓马闲习、臂力过人者不可谓无,只是拘于答策之难而不能进。如果拘泥答策,恐怕无人能进。宪宗即命按其奏施行。
定乌思藏番僧人贡之制
乌思藏长期与明廷保持着“朝贡”式的贸易关系。明帝为夸耀、回赐物品的价值往往超过进贡的物品,所以番人素以入贡为利,虽屡申约束,而贡者还是越来越多。成化元年(1465)九月二十四日,礼部奏言:宣德、正统年间入贡的不过三四十人,景泰时多至三百人,天顺间达两三千人,及今则往来者络绎不绝。故礼部请降敕谕使三年一贡。宪宗敕谕乌思藏首领阐化王说:入贡之制按洪武旧例,三年一贡,自成化三年开始实行。所遣之人所带文书必盖王印,国师、禅师之印不可。
龚永吉致仕
龚永吉,生卒年不详,字天民,浙江义乌人。宣德中由国子生授兵部主事,清慎有声。正统初进郎中,旋被诬谪戍平凉。鞑靼犯边,以尚书王骥之荐起为佐军,有功复任,进大理寺右少卿。历兵部右侍郎,南京大理寺卿。成化元年(1465)十二月初四日致仕。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