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7: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38
早读的现状: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可是往常本人通过巡堂发现,大多数班级依然保持着“学生读,教师巡”的模式。教师没有为学生在早读课上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学习好的学生还能自觉点读,但基础差、自觉性又差的学生,一个早读下来,收效甚微。本人曾多次在班上试验过,我去巡堂,学生自己读书,回来的时候一检查,差生的朗读还是没有什么进步。如果是读词语,以听写为检查手段,差生也是不能达标的。为此要实现有效的早读,我认为教师在以下几方面探讨。
首先是思想上重视早读课。
把它放到一节正课的高度来对待。虽然只是短短的二十分钟,但只要组织得好,学生能完成许多的学习任务。二十分钟,学生可以写成一篇200字的习作,能读4000字的课文,默写古诗的话五首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那么记词语呢?所以说早读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重视它。
其次,早读课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当中,人在早上的学习效率是相当高的,我们应该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黄金时段。早读课,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早读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具体,每一节课都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努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课堂实效。
第三是要实现好目标。
(一)为早读定任务。
早读课,因为是读的课,所以最重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任务要适中,要让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能使学生爱上每一个早读课,过高、过低的任务都会让学生失去信心或浪费时间。
(二)适时地让学生展示。
没有展示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早读课上引入展示机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本人曾做过多次实验,一堂早读课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一节课下来完成任务情况出人意料,那些平时拖拉的学生为了本组集体的荣誉,竟然也不甘落后。
(三)读的形式要多样。
一种东西,即使是最好的使用多了也会索然无味,长期单一的早读形式,也会使学生倦怠,所以教师要为早读课预设多种的形式。
1、领读。
(1),教师领读。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也许会背诵这篇文章,但不一定就代表其已经会读这篇文章,能读好这篇文章,教师在早读课上还要领读,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领读,让大家读准、读好、读出美感,读出享受。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差的学生读,边读边点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2),学生领读。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领读,可以引发学生的上进心,激发他们当“小老师”的*,为了实现他的目标,学生在家自然也会自觉进行朗读训练。
2、组织朗读比赛。
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读,师生读,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听录音,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有感情,诗歌朗诵,分角色朗读,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3、背诵比赛。
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哪一组完成任务的人最多。看谁背的诗歌多,以课本为内容,看谁背的文段或诗句多……组与组比,男女生之间比,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要及时表扬,对落后的要给以鼓励。
总之,学习上学生的主体性在早读的教学得以体现。语文早读本是一乐事,老师要努力营造氛围,走出早读课的因有模式,让早读课精彩起来,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实现有效,努力争取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