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平轶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0:25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6:40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 )。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 任杭州刺史 ,曾积极兴修水利 ,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 ,后官至刑部尚书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 ,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 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 ,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 》,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 。除讽谕诗外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可见,他是得到后人爱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6:41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促进了中唐诗歌的发展。他的《秦中吟》、《新乐府》揭露了时弊,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是自己“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的忠实实践者。他的诗以通俗易解著称,在当时即已拥有广大读者,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当时有“老妪皆解”之传说,僧惠洪《冷斋夜话》曰:“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张贾兄弟同里巷,乘间数数来相访,雨天连宿草堂中,月色徐行石桥上”,记述了诗人与符离乡亲的邻里之谊;“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了时代荒乱,家庭不幸带给他的沧桑之感,“马瘦衣裳破,别家已三年”,“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是诗人游学求仕遭遇挫折后,表达的倦鸟归林之情;“二百年来汴河路,露草荒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描述了诗人的兀立古汴河隋堤时的绵绵幽思;“泪倾斗酒慰羁愁,重话符离问旧游。北巷邻居几家去,东林旧院何人住?”则是诗人对东林草堂苦读生活的回顾和眷恋。可谓:“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令人“声入而应,情交而感”。 白居易听音辨真假
白居易爱灵璧石,更懂灵璧石,对灵璧石的了解造诣很深,据宋书《绿窗新语》记载:唐天(公元742-756年)有人以陕西耀县东南所出的华原石充当灵璧磬石制磬,企图鱼目混珠,不料被白居易识破。并当场挥笔写下了《华原磬歌》“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泗滨石泗滨石,古人不击今人击,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乐工虽在耳如壁,石兮清浊即为聋。梨园弟子调伴吕,知有新声不知古。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命声感人,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志封疆臣。果然胡寇从芜起,武臣少肯封疆死,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人为乐师。华原磬与泗滨磬,清浊两声谁得知?”这首诗歌,不仅抨击了以假乱真者,反映了白居易对当政者的不满情绪,表现白居易爱石,识石,更爱灵璧石的程度,令人敬佩。白居易从爱灵璧石中还总结出灵璧的文化意趣即《爱石十德》曰:“养情延爱颜,助眼除睡眠,澄心无秽恶,草木知春秋,不远有眺望,不行入岩窟,不寻见海浦,迎夏有纳凉,延年无朽损,弄之无恶业。”
白居易藏石恋湘灵

白居易爱石更爱灵璧石,在他的庭院和莲花池边供奉着灵璧石不少品种。说起灵璧石我们不能不提及曾经在东林草堂频频出现的妙龄美貌,典雅贤淑之民女湘灵。湘灵又名婵娟子。她是东菜园村的一位农家女子。其父湖南人,其母是宿州灵璧人,故得名为湘灵。因其母亲是灵璧的,便从灵璧带一灵璧石放在家里,一天白居易到湘灵家去,发现灵璧石后,心里十分喜爱,反复观赏嘴里不停地赞美。聪慧的湘灵看出了白居易的心思,加之湘灵对白居易非常倾慕,就将其家供奉多年的灵壁石送与白居易,白居易是爱不释手,将其作为最珍贵的供品供奉,每与好友相聚便将此石置于案边,支琴贮酒,傲啸觞咏,如对上宾为风流韵事,传为佳话。

从此湘灵便成为影响白居易一生的第一恋人。对于湘灵的一切我们知之甚少,但通过白居易那连篇怀恋湘灵的诗作中,可以感受和想象到湘灵是白居易的最爱。在白居易不多见的爱情诗篇中他把对爱情的赞美和唏嘘都献给了湘灵。《寄湘灵》、《长相思》、《花非花》、《生离别》、《潜别离》、《感秋寄远》……甚至到后来他写的不朽诗篇《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千古名句中,也能清晰看到湘灵的影子。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林,枝枝连理生。”这要说是白居易初恋的话。那“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处西楼上,夜凭栏杆独白愁。”应该是白居易对湘灵的惜别与怀念。“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斋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便反映白居易对湘灵初恋的不祥预测。

白居易与湘灵,一个是官宦子弟,而一个却是乡村民女,门第悬殊,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是"无后期"的。聪慧的湘灵把自己的初恋给了白居易,但她也清楚这种相爱是不会有结果的。分别时湘灵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彼此安慰,珍重前程,湘灵无缘托付给他一生,只能送白居易一双亲手做的绣花鞋,这是一个乡村女子用全部忠贞的爱情铸成的心意之物。除此之外湘灵还能拿出什么呢?白居易唯一使湘灵得到安慰的是,他把饱含深情的灵璧石和这双绣花鞋长久珍藏在自己身边,作为永久的纪念,为此湘灵也成了白居易终生之痛。以至白居易后来与贵族女子结婚之后,还念念不忘湘灵。“欲忘忘不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方空白头”。

二十年后,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满在回朝复命途中,专门到符离想去看看湘灵。但物是人非,哪里还有湘灵的影子。白居易手拍老树,怆然泪下“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虽寥寥十字,却意味深长。有人说白居易因灵璧石更爱湘灵,又有人说白居易爱湘灵才更爱灵璧石。到底白居易心思如何,恐怕没人能说明白,我们只能猜测为或许……。

白居易十一岁随家迁徒符离,三十三岁移家长安,他在符离寓居了二十二个春秋,乡野生活的熏陶感染,颠沛流离的游学生涯,痛彻心肺的初恋情缘,官场沉浮的风云变幻,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乡思,也使他成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为世人留下三千八百四十多首诗歌,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和文化遗产。还有他对湘灵,对灵璧石的忠贞热爱,正象他自己评价自己的《长恨歌》一样:“一篇《长恨》有风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