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4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0:13
他那种激流勇退,智者看清局势的眼光特别敏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隐退,这种人物是值得所有人来借鉴的! 范蠡:生于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我囯长达五千余年的封建传统,均以“士、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然终因弃官经商的经历使他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嵇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范蠡著名的经济思想:“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著作有《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但皆已流失。
范蠡生平大事年表
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楚灵王五年)范蠡出生宛地三户邑,其时孔子十五岁。
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五年、楚平王十三年、吴王僚十一年);宛令文种见范蠡,范蠡时年二十岁。
公元前511(鲁昭公三十一年、楚昭王五年、吴阖闾四年);范蠡邀文种入越,时年范蠡二十五岁。
公元前494年(鲁哀公三年、楚昭王二十二年、越勾践三年);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范蠡时年42岁。
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楚昭王二十三年、越勾践四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范蠡时年43岁。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楚昭王二十六年、越勾践七年、吴夫差六年);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范蠡时年46岁。
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楚惠王三年、越勾践十一年、吴夫差十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范蠡时年50岁。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楚惠王五年、越勾践十三年、吴夫差十二年);吴再次代齐,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夫差杀伍子胥。范蠡时年52岁。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楚惠王七年、越勾践十五年、吴夫差十四年);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范蠡时年54岁。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越勾践十八年、吴夫差十七年);越兴师伐吴,兵至于五湖。范蠡时年57岁。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十七年、楚惠王十一年、越勾践十九年、吴夫差十八年);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败吴师。范蠡时年58岁。
公元前475年(鲁哀公二十年,楚惠王十四年,越勾践二十二年,吴夫差二十一年);十一月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范蠡时年61岁。
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楚惠王十六年,越勾践二十四年,吴夫差二十三年);年底,越灭吴,夫差自杀,范蠡时年63岁。
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楚惠王二十一年,越勾践二十九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时年68岁。
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卒,时年范蠡71岁。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0:13
范蠡,字少伯,自谓鸱夷子皮,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历史上著名的*家、军事家、商业家。他赤心保国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出谋划策,灭吴兴越(公元前473年灭吴),在与勾践共事中,他发现只能与之共患难,难于共安乐,便审时度势,携门客家奴,西施随同,浮海出齐,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国听到范蠡才华出众,让他做了齐国的宰相。范蠡在齐国做宰相时,他感到,“居家则聚千金,居家则至卿相,久受尊名,不祥”。于是,辞去宰相,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金,间行而去,三徙来到陶山,依陶山更名为“陶朱公”,隐居、经商与陶山一带。后人称他为“智圣”、现代学者、专家赞誉他是“中华商业鼻祖”。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范蠡浮海出齐”,“止于陶”,“卒老死于陶”。清代嘉庆十二年,唐仲冕著《岱览》一书中记述“宋真宗封泰山,驻跸肥之金牛山,返而过此,瞻悼公墓,差称盛举。”范蠡在陶山隐居经商期间,著书立说,写出世界上最早的《养鱼经》和《支付奇书》。当时他把经商之道,养殖技术传授给亲友相邻,让他们富裕起来。他本人,苦心经营十九年,三致千金,遂至巨万。他“富好行其德”,“尽散其财”于贫民百姓。千百年来,当地群众中流传着“破开范蠡坟,使不清的金和银;打开范蠡墓,走不出一百步。”一语道出范蠡在民间二千年来的影响力是多么样的大。 范蠡墓,位于海拔502米的陶山主峰西麓,二千四百多年前范蠡就葬在这里。 墓的四周原来有一米多高的石砌围墙,围墙内有八棵千年的古柏树,墓的附近都是遮天蔽日的古柏林。墓前曾有三块墓碑,前边一块上刻正楷大字“越大夫范蠡之墓”为大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所立。中间一块碑,为贞观元年(627)所重修,上刻篆文赞语:“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这是秦代李斯陪秦始皇到泰山封禅时(公元前219年),听说范蠡墓在此,专程到这里祭拜并题。碑后刻着,汉代青松子,即丞相张良到此笑赞句:“霸业朽,忠名在,此堆土,黄金块,传万古,人人爱,纲常维,宇宙赖”。这即是所说的“秦碑汉赞”。此碑毁于19年修了水库。墓前的几块石碑和围墙是1996年重修。范蠡墓地的选择也是非常讲究的,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为湖,像一把座椅,实可谓“背山面湖固根基”也! 陶山南,历史上是鸱夷湖,是水浒传中提到的八百里水路的一部分,北边是望湖岩,山崖上西施东附近有梳妆台、链船桩、忠智岩和铸金洞。陶山后山顶有齐鲁长城,长城以北是齐国,国都临淄距这里150多公里,南边是鲁国,国都曲阜距此120多公里。☆牛山的西边是找过,此地是三国交界处,均居三国国都甚远,有山有湖,有洞有林,交通便利,自然成了范蠡逃离越国,免受纠葛、幽栖隐居的好地方。 于1997年4月在肥城市召开了全国范蠡研讨会,到会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百余人,一致认为,范蠡经商在陶山,范蠡真墓在陶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0:14
范蠡,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或陶朱公,生卒年不详,有说约为楚平王十二年(西元前517年)。以经商致富,广为世人所知,後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春秋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周景王二十四年(西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西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於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於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後勿悲,臣与共勉!」三年後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於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馀年,苦身戮力,卒於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范蠡认为在有功於越王之下,难以久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深知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於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於「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中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於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後世称道并沿用。范蠡著名的经济思想:「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糶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著作有《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但皆已流失。陶朱公著有《陶朱公理财十二则》(可能是後人所托),内容如下:能识人:知人善恶,赈目不负。 能用人:因财器便,任事可赖。 能知机:善贮时宜,不致蚀本。 能倡率:躬行以率,观感自生。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到老无成。 能接纳:礼义相交,顾客者众。 能安业:弃旧迎新,商贾大病。 能辩论:生财之道,开引其机。 能办货:置货不拘,获利必多。 能收帐: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能还帐:多少先後,酌中而行。
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陶朱公生意经》,又称《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商训》或《陶朱公经商十八则》,至今仍在定陶一带流传。《陶朱公生意经》内容如下: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用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 价格要证明,含糊争执多。 赊欠要证人,滥欠血本亏。 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 出入要谦慎,潦草错误多。 用人要方正,歪斜托付难。 优劣要细分,混淆耗用大。 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马虎失信用。 买卖要随时,拖延失良机。 钱财要明慎,糊涂弊端生。 临事要尽责,委托受害大。 账目要稽查,懈怠资本滞。 接纳要谦和,暴躁交易少。 主心要宁静,妄动误事多。 说话要规矩,浮躁失事多。 工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0:14
范蠡既能治国用兵,又能齐家保身,是先秦时期罕见的智士,史书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