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足舟骨突出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1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21:30

足部的关节有:  ①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小腿胫骨下关节面和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构成。有内侧韧带,连接内踝、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连接外踝、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为弱,常因足过度内翻而引起损伤。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  ②跗骨间关节,包括:  距跟关节(距骨与跟骨);  距跟舟关节(距骨、跟骨与足舟骨);  跟骰关节(跟骨与骰骨),与距跟舟关节又构成跗横关节。  ③跗跖关节:由三块楔骨、骰骨与五块跖骨底构成,属于微动关节。  ④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作屈伸运动。  ⑤趾间关节:各节趾骨之间,可作屈伸运动。   足部神经:  坐骨神经自能部下降至国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两者分别下行进入足部。  1、胫神经从内踝后方进入足底后分两终支:  足底内侧神经:经拇展肌深面至趾短屈肌内侧向前,分布于足底内侧肌群及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经拇展肌及趾短屈肌深面,至足底外侧向前,分布于足底肌中间群、外侧群及外侧皮肤。  胫神经损伤可引起:  ①运动障碍:足不能跖屈,不能屈趾和足内翻;  ②感觉障碍:小腿后面及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  ③足畸形:因小腿肌前群及外侧群的牵拉,足呈背屈外翻状态(“仰趾足”)。  2、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二支下行入足:  ①腓浅神经经踝关节前方下行至足背,分布于足背及第2-5趾背侧相对缘皮肤。  ②腓深神经经踝关节前方到达足背,分布于足背肌及第1至2趾背面相对缘皮肤。  腓总神经损伤可致:  ①运动障碍: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能伸趾;  ②感觉障碍:足背及趾背感觉迟钝或消失;  ③足畸形:“马蹄外翻足”。足部解剖图   足骨共26块,分为附骨、跖骨和趾骨。  1、附骨。位于脚的后半部,共7块:  ①跟骨:位于脚后跟处,是足骨中最大者,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②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于其他的跗骨;  ③内侧楔骨(第一楔骨)  ④中间楔骨(第二楔骨)  ⑤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分别位于足舟骨与第1至3跖骨之间;  ⑥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粗隆;  ⑦足舟骨:位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园形突出部,称舟骨粗隆。  2、跖骨:在足的中部,共5块,自内向外依次为:  ①第一跖骨,在近脚跟一端下方为第一跖骨粗隆;  ②第二跖骨;  ③第三跖骨;  ④第四跖骨;  ⑤第五跖骨,近脚跟一端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侧的中部。  每块跖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靠近脚趾的一端)等三部分。  3、趾骨:共14块。包括:  拇趾二节(近节趾骨、远节趾骨);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节(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及远节趾骨);每块趾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滑车(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要尽量避免医疗事故:也要要正确客观的看待。  在足部可摸到的明显骨性标志:  足内侧:内踝;舟骨粗隆(内踝前约2.5厘米处);第一跖骨粗隆;第一跖骨小头(第一跖骨近拇趾的一端)。  足外侧:外踝;第五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小头。  足底:跟骨结节(脚跟下方);跟骨载距突(内踝下2.5厘米,距骨下方);第1一5跖骨小头;第1一5跖骨基底膨大部。  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 足弓:跗骨和跖骨由韧带、肌肉牵拉形成一个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足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肌:足肌属于骨骼肌。每块肌均有一定形态、构造和血管供应,受神经支配。如支配肌的神经受损伤或病变,肌失去神经支配而发生瘫痪,肌的血液供应受阻,可引起肌的坏死。若肌长期不活动,则萎缩或退化。  1、足背肌  ①趾短伸肌——由跟骨至第2至4趾,作用为伸第2至4趾。  ②拇短伸肌——由跟骨至拇趾,作用为伸拇趾。  2、足底肌  ①拇展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外展拇趾。  ②拇短屈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屈拇趾。  ③拇收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内收拇趾。  外侧群:  ①小趾展肌——由跗骨至小趾,作用为展小趾。  ②小趾短屈肌——由跗骨至小趾,作用为屈小趾。  中间群:  ①骨间跖侧肌——由第三至五跖骨至第三至五趾骨,作用为内收第三至五趾。  ②骨间背侧肌——跖骨至第二至四趾骨,作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