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和北京时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是错误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4:3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5:09

唐朝虽先进于世界,但终究还是古代,对时辰的算法并不准确,人们对一日几刻的说法有争议但从未有人判定一日为九十六刻。唐代大衍历法,谓以前多一日谓百刻,一刻为十分,致一时中没有整数之刻分,稍感不便,乃以一时分五刻,则又一日又六十刻,一时又分为两半时,半时等于今之一小时而又两刻半,然此制时辰虽又整数,而一时又有五百零六余,一刻有一百零一分余,均不是整数。然而片头的日晷已将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划分为四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5:10

日晷看似简单,内藏玄机。由晷针和晷面组成,两者相当于钟表的指针和表面。晷针垂直穿过晷面中心,晷面外延一般有三个圆圈,内圈标示天干地支,中圈刻有十二时辰,外圈对应每个时辰,再分“初”、“正”两格,由此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时辰,二十四小时。如今的“小时”概念,就是由晷面刻度演变而来,而钟表表面的设计灵感同样借鉴了晷面的结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5:10

过去衙门的标准办公时间确实是从卯时至酉时。*卯时(日出)查点人数称“点卯”,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其点名册称为“卯册(簿)”,签到则称为“画卯”。后来,有的人为应付差事,点卯后即离开,故后来多用“点卯”比喻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的人。酉时(日入)结束办公则称之为“放衙”。唐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出任大梁(今开封)节度使。韩愈被聘为观察官,负责勘问刑狱事项,才到任就接到一份有关作息制度的文件,规定称“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卯时)入夜(戌时)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5:11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5:11

且不说出土的唐代日晷并无初正之分,这图怎么看都像是明末之后的日晷。
该剧确实是在服饰与礼仪层面上下了大功夫,还原度值得赞扬,但各种细节并经不起过于精细的琢磨,毕竟本是小说改编,主要工夫还是该花在故事情节上。比如当日为上元节,寒冬腊月的,非要较真,街上人不可能才穿这么少。

,时辰初正其实早已有了说法,甚至民间还有为初正末三等分,鄙人才疏学浅没有找到宋代以前的史料有记载官方计时出现了初正之分。日晷与时辰可能会作为难以验证的bug存在,但佩服导演班子呕心沥血制作,其考究之处多了去,拍得够严肃,不过还是作不得正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