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4: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02:13
中国传统舞蹈的源头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舞蹈纹陶盆带尾饰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狩猎劳动生活,同时图腾崇拜的遗迹也得以显现。图腾作为氏族的标记和保护神,受到了人们的崇拜。
呼图壁巨幅生殖崇拜岩画展示了人类对子孙繁衍和氏族兴旺的强烈愿望。在男女交合的图像下,有两群动作整齐、欢舞狂跳的小孩,象征着人类的希望与未来。
原始乐舞是传说中的远古音乐,特点是歌、舞、乐三者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这一时期乐舞内容集中地体现出人类的生存行为和求索自然的心态。例如,在“葛天氏之乐”的乐舞中,描述了先民的生活图景,如求雨、健身驱湿、祈求丰收等。
原始时代的乐器在文献中被提及,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提到的“五弦瑟”,是远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出土的音乐文物,如河南舞阳贾湖村东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掘出的竖吹骨笛,证实了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出土的原始乐器中,数量最多的是埙,为研究古代音阶的形成提供了例证。
龙舞和龙的传人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表现形式。龙是中国祖先创造的意象动物,象征神圣权力和祥瑞。在辽西红山文化遗址墓葬中发现的蚌塑龙形被视为“华夏第一龙”。龙的记载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开始,直至汉、唐、明清,史不绝书。至今民间仍有舞龙求雨的风俗。
每逢节庆,中华大地及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区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龙舞,如华丽的彩绘巨龙、用莲花组成的“百叶龙”、满身香火、口中喷火的“火龙”、以人体组成的“肉龙”、“人龙”、板板相连的“板龙”等。龙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陶盆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原始舞蹈整齐的队势及其群体性、自娱性的特点。从远古传说:“帝俊有子八人,始为歌舞”,说明了歌舞的创造者是群体。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延续生命,必须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人类为了繁衍种族,必须生儿育女。因此,劳动与生殖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深深植根于人类生活中的舞蹈,必然会反映劳动与生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