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05 21:36
(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引起骨骼肌收缩过程仅有神经调节,反射弧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下丘脑-垂体-腺体系统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过程体现了反馈调节过程,所以甲状腺激素调节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
(2)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细胞A与细胞B之间相接近的部位称为突触.
(4)①神经元兴奋时,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外比膜内电位低.
②由Ⅱ、Ⅲ、Ⅳ三组室温,0.5ms后测得B动作电位都比微电极刺激A测得动作电位低,所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若河豚毒素对于图中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既对受体无影响,则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的.由数据可知,加入河豚毒素后微电极刺激A测得动作电位都降低,所以河豚毒素对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也有抑制作用,可能是抑制Na+通道蛋白的作用.
③根据题意,河豚毒素能影响兴奋的传导过程,所以可用作局部麻醉、镇痛剂、抗肌肉痉挛剂等,故选:bcd.
故答案为:
(1)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2)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3)突触
(4)①低
②抑制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河豚毒素控制Na+内流(抑制Na+通道蛋白的作用)
③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