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调查发展概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6:3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6:05

森林调查的历史可追溯到早期的木材交易,那时主要测量树的体积,类似于现代的三类调查。19世纪初,德国在森林地图制作和立木材积表编制上有了显著进步,但面积和材积的测量都是通过全面实地测量,效率不高。随着标准地调查的引入,调查效率有所提升,其目的转向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数据,这被称为二类调查,即森林经理调查。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森林调查引入了抽样调查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电子计算技术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数据处理和图面材料的自动化。进入70年代,随着森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调查手段进一步完善,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此时,面对全球性的森林减少、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原有的森林调查已无法满足全面管理的需要。


为重新评估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原有的森林经理检查法发展为全国性的快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形成了一类于二类调查的新方法。发达国家如日本已进行了三次以10年为间隔的连续清查,为国家林业发展规划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中国自50年代开始森林调查,运用抽样技术、电子计算机和林业遥感等先进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了详尽调查,建立了包括各级别的森林调查体系,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的自动化系统。


扩展资料

以林地、林木以及林区范围内生长的动、植物及其环境条件为对象的林业调查。简称森林调查。目的在于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长、消亡的动态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经营等条件之间的关系,为制订和调整林业,编制林业计划和鉴定森林经营效果服务,以保证森林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充分利用,并不断提高其潜在生产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