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1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小时前
心理动力学疗法,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一种心理学视角,关注个体行为的动力和动机。这一学科的诞生是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研究的反思,冯特受生理学影响,主要关注感知觉,而忽视了心理动力。然而,进化论强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行为驱动力,弗洛伊德对行为动机的重视,逐渐引起了人们对动机领域的关注。
历史上,动力心理学与伍德沃思的名字紧密相连。作为广义机能心理学家,伍德沃思对行为驱动力有着深厚兴趣。早在16年,他就提出了“动机学”的概念,并在1918年出版了《动力心理学》一书,后续的论文进一步阐述了动力心理学。他的理论试图理解人的意识与行为的因果机制,区分机制(外部行为方式)和驱力(内部动力),机制可以转化为驱力,反之亦然。
波林在其《实验心理学史》中,将动力心理学视为一个多学科交融的领域,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目的心理学、拓扑心理学等,伍德沃思被公认为动力心理学的先驱。他强调,关注人性和人格的心理学都应纳入动力心理学范畴,这使得现代的新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与其密切相关。
然而,尽管动机对人类行为至关重要,它却一直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现代心理学家在学习、知觉和人格研究中认识到了动机的作用,但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动机层面,对动机的神经机制有一定进展,但缺乏对社会历史背景的深入探究,这了建立全面的动机科学理论的发展。
边缘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模式主要有三大取向,分别是心理动力学取向,认知-行为取向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的代表人物有Kernberg,Akhtar,Gunderson,M Balint,Searles,Kohut,Fonagy等;认知-行为取向的代表人物有Linehan,LS Benjamin,A Ryle,Jeff Young,Klerman/Weissman,A Beck & A Freeman等;而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是Arnold Winston,Larry Rockland,R Wallerstein,Henry Pinsker等。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比较充足的疗效研究证据集中于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认知-行为取向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