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53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00:20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C组)

  第一部分基础题(40分,每题1分)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一)1.D 2.A 3.B 4.D

  (二)5.A 6.D 7.A 8.C 9.B 10.C

  (三)11.B 12.C 13.B 14.B 15.C 16.A 17.B 18.D 19.C 20.C

  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一)21.曹操;《短歌行》 22.王勃;《滕王阁序》 23.李白;《送友人》 24.白居易;《琵琶行》 25.元稹; 《离思》 26.王实甫;《西厢记》

  (二)27.举类迩而见义远 28.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9.明月何时照我还 30.千古风流人物三国 周郎赤壁 3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2.《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33.司马相如、司马迁 34.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5.《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6.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37.庚、辛;未、申、西 38.孟、仲、季 39.朔、望、晦 40.生员;举人;贡士;进士

  第二部分(60分)

  一、(8分,每题4分)

  41. “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 42.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突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

  二、(2分,每题0.5分)

  43.(1)使人退避;(2)部下;(3)表反诘语气,相当于:岂,难道;(4)儿女亲家

  44.(1 )我要不是你们帮助不可能到这种地步;(2)请求放弃掌管的兵权

  45.略

  三、(6分,每题2分)

  46.(1)同“义”,道理、意思;(2)辛劳 (3)责备 (4)“以”作连词,相当于“而”

  47.(1)古时有讨除煌虫而未尽灭的情况,只是人们不肯听命、效劳而已。 (2)说是修德可以免除煌虫灾害, 恐怕是刘聪那里缺少德行而导致这样的吧? (3)事情本来就有违背经典而合乎事理,违反事理而适应权变的情况。

  48.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惶不克而害愈甚。(2分)

  49.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战胜煌灾。(2分)

  四、50.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写一段赏析文章,不少于200字。( 15分)

  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腊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刘诗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雍诗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精细图景,新巧而又清丽,表现洞庭君山的秀美,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五、51.阅读下文,写一篇赏析文字,不少于300字。(15分)

  《钻姆潭记》是《永州八记》第二篇。钻姆潭,形状象熨斗的潭。开端“钻姆潭,在西山西”,只用七字既点了题, 又交代了潭的位置,而且与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连接了起来。

  作者写潭,先写潭的形成过程,重点在水与石的两次搏击。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描写,使水获得了生命力,显得有声有色。水之来,不是流而是奔,写水之搏击,不用蚀而用啮,生动地表现了水对准山石,毫不放松的冲击。写水之去,不用流淌,而用徐行,仿佛可见那安详舒缓的漾漾漫流。潭水源于冉水,“奔注”而下,可见急湍似箭,直泻千里的气势。突然碰到了山石,于是两下抵住,石因有靠山,水只能“屈折东流”。旋即因“颠委势峻”的有利地形,水重新积蓄了力量,开始“荡击”,咬瞄着山石的边缘。柔能克刚,结果形成了一个“旁广而中深”的潭。它广阔近十亩有余,表面平静,纵深清澈,周围有碧树环绕,高处有泉水流泻。其宁静幽雅与前之激烈的搏斗恰成强烈的对比。

  潭上美景,作者留恋不己,亟游不止,引起了要卖田的潭上居者的注意,因而上门来求售。作者“乐而如其言”。买下之后,动手改建,潭上景色尽收眼底,于是乐不思故土。作者失意远贬,本来是“不乐居夷”、“不忘故土”的,现在却因为得到了这个潭,竟至乐于居夷,忘怀故土,充分表明了作者对钻姆潭的深厚感情和潭上景色的高度赞美。然而,作者只不过是苦中作乐罢了。表面上旷达闲适,内心却是沉痛悲哀,潭上美妙的景色处处透出凄清 的意味。

  附加题(10分)

  52.(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00:20

应该自己想,自己事自己做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00:21

<form method='get' action='http://rich.qq.com/spr/code_pay.shtml' name='sprv1'><input type='hidden' name='Spid' value='sprv1'><input type='hidden' name='Comment1' value='307988884'><input type='hidden' name='p' value='2'><input type='image' src='http://rich.qq.com/spr/spr_images/code_but02hy.gif'></for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